端午的鸭蛋1400字

2024-11-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端午的鸭蛋》一文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汪曾祺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丰富的端午鸭蛋文化,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通过文字观照作者的精神世界。

解读作者精神世界的第一个密码是故乡情结。

故乡情结是弥漫在文中最为浓郁的味道,汪曾祺先生也深深陶醉于其中。汪曾祺于1939年19岁时离开家乡,直到1981年他才第一次重返故里。家乡的风物景致,其一草一木,抑或一人一事,不由分说地成为汪曾祺小说中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细节。他是在以另一种方式重返家园,梦回故乡。

作者以端午的民俗活动为主线,以故乡的咸鸭蛋为情感载体,说不尽道不完的是对故乡的深情。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其实放黄烟子的民俗不见得有多高雅,而咸鸭蛋再怎么好吃也就是个咸鸭蛋!只是作者心中藏着一个大大的故乡,这些民俗活动就有了特别的记忆,这枚咸鸭蛋就有了特别的味道,形成了特有的故乡情结。

汪老的儿子在文章中这样记载他的故乡情结:江苏电视台为父亲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我记得那次周末回家,父亲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给我们看。汪朗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看几遍才够啊?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了,可是我们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父亲的反抗声。我回头看,一下子惊呆了:父亲直直地盯着屏幕,眼中汪汪的是饱含着的泪,瞬间,泪水沿着面颊直淌下来! 在别离故乡的漫长岁月里,汪曾祺对故乡的情愫只能藉以文字慢慢倾诉,细细流淌,无止无息,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境界。

解读作者精神世界的第二个密码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文友们称汪曾祺是一个和蔼、善良的天才小老头,冲和平淡又不乏幽默可爱。文品如人品,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完全以孩童的视角写家乡的民俗活动,热切、痴心,仿佛一切都是美的,都是有趣的。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儿时的生活也是永恒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记忆,每一个记忆都是怀想。那咸咸淡淡的鸭蛋,不正是作者对生活对故乡的心情写照吗?此时,端午的鸭蛋已经成为一个意象,成为先生与往昔岁月相纽结的一个通道,将绵长的生活真味凝固在了这平淡的生活之中,从而成为隽永的回忆和怀恋。

汪曾祺喜欢世俗生活,就像他说的感觉到周围生活生意盎然。他自然而然地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生活,去发掘平淡生活中的美和诗意。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也可以从文字间感悟一枚小小的咸鸭蛋所裹藏着的汪老对生活的态度和智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