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对风雨的记忆,定格在那一条古老的小巷。青色的石板在细雨中泛着青色的辉光,沧桑的旧门楼、泛起青苔的古城墙,还有那黛色的瓦片,都在斜风细雨中愈加清晰。微风织出的细密的雨丝将我笼罩在这样一个如此静谧的世界里。雨渐渐大了,村落,房舍也渐渐模糊在远处,桑烟和垂柳朦胧成一片,整个村庄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更似泼墨在红尘俗世中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水莲。“咿呀”的摇橹声演绎着一曲别致的江南丝竹,青石板上响起的足音是我长长的叩问,我知道:世上再没有什么产生的情愫让我如此依恋。
后来,隆隆的推土机打破了一切,人们说:“这里将要成为城市。”于是风雨中微微泛黄的剪影便成了我最后的一瞥。钢筋水泥架起了我新的家园。
我们搬进了十几层的高楼里。雨——成了痛苦的代名词。窗外,没有雨打芭蕉;窗台,没有躲雨的雏鸟的啁啾;窗内,也再没有了那种亲切的感觉。风追着雨,雨追着风,一同撕扯着、扭打着黑压压的乌云。雨水肆无忌惮地打在玻璃上,任凭将身体撞得粉碎。紫色的闪电无情地撕碎了天空。害怕那惊天动地的巨雷,甚而连灯也不敢开。前所未有的恐惧袭来,我疑心:这是我曾经深谙的风雨吗?
雨小了一点,我撑着伞出门去。习惯了光着脚丫走在纤尘不染的青石板路上的我,无奈拖着僵硬的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土黄的泥泞中。汽车鸣着笛由远及近,消失在风雨中,唯有飞溅在我身上斑驳的泥水见证了它的足迹。没有了青葱的树叶摇曳着“莎莎”,没有一间小而温暖的房屋让我避雨喝茶。风吹过,带走了一切,只剩下空虚与失落;雨打落,冲走了所有,只留下冰冷和寂寞。
于是,雨天的时候,我便不再出去,独自守着记忆中还带着些许温存的小镇风雨。我不懂“城市”,也不想懂。因为它剥夺了我生命中那一种最诗意而纯朴的快乐。
时光一天天流逝,记忆的碎片零乱不堪,我想找回那一种感觉,那一种久违的感觉。于是,试探性地选择了在雨天出门。没有了泥泞,平整而宽阔的柏油马路勾勒出城市曼妙的身姿。踱步在人行道上,花草丛生的交通绿化隔离带让我对飞驰而过的汽车有了一份安全感,一遍遍地数着身旁高楼的层数,惊奇与赞叹油然而生。十字路口中央,伞下的交警正兢兢业业地守护着城市的秩序与安宁。孩子们撑着花伞掀动着积水的衣袂;年轻人们在奔波着,努力着,创造着城市美好的明天;老人们坐在街心花园的凉亭里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每一个人都已经在这新的天地里寻觅到了自己的立身之处,那我呢?
怨了这么久,恨了这么久,却始终没有发现,原来城市也是美的。是啊,是该花时间好好打量一下我的新生活了,几年的发展与变化让我有充足的理由爱上这一片土地。不错,我失去了悠长的雨巷缔造的那份无双的美,但我得到了高耸入云鳞次栉比的大厦独有的气势;我失去了村村落落相互依靠的热闹人家,但我得到了电梯里邻里们的寒暄与问候。无需再为辗转到省城的繁琐路途担忧,因为有了双层的高架立交桥与高速公路;无需再为庄稼收成不好忧虑衣食,因为有了齐全完善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牵着牛马行来走去的村民已销声匿迹,私家车开始在道路上自由穿梭;傍晚村口的泛着黄晕的灯光已不见了,七彩的霓虹点亮了整个城市的夜空。
风雨中,几个中学生偎依着走出校门,迈着稳健的步伐去搀扶马路中央颤巍行走的老人,汽车也主动停下,微笑着招手示意让他们先行,一个手势、一个微笑让心中荡漾着温暖。是的,城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物质上的美好,现代化的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多了昔日的放羊娃朗朗读书的声音;剧院中辉煌的交响乐,代替了屋檐下单调的板胡;不闻寒冬里村头电影胶卷摇出的“咯吱咯吱”,3D、4D电影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家家户户都有的书房用知识武装着人们的大脑,冲破了偏安一隅思想的禁锢,人们开放而乐观地向城市现代化的未来。
蓦然察觉,在成长的道路上,曾经的城市和我多么像两个孩子,因为不愿彼此沟通、了解,存在着种种隔阂。殊不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我的成长,我们早已相互融入了彼此的灵魂之中。我的成长影响这城市明天的发展进程,而城市也指引着我的未来。
风雨中,城市的景致,悄然打开了我的心窗,让我体察了了现代化文明之美;风雨中,我的独白,是镌刻在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见证了我和现代化文明形影相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