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行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博物馆之行  
  期盼已久的“五一”长假终于来临。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决定抛弃喧闹世俗的闹市购物,去祥和静心的湖南省博物馆。静静地欣赏,那些沉淀着岁月的辉煌与败落,古老又寂寞的,古物们。  
  尊者归来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来到五一时节的省博物馆,当然要去看刚刚“荣归故里”的“中国第一尊”——四羊方尊了。  
  尊,是一种祭祀用的盛酒器。通常多是圆形、鼓脸、大口,很少有方形的。而四羊方尊则是少有的一种方形尊。  
  步入展厅当中,一座古色古香、散发着自然气息的镂刻木屋,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展览的是什么呢?居然会用如此朱红木屋塑裹。我十分好奇地走上前一看,呀——多么美丽精致的器皿啊!我简直要失声叫了起来。  
  是的,真的是,那座美丽又古老的尊,四羊方尊。  
  高58厘米, 如两个篮球那样大小。方形的口象喇叭花般微微张开,换作一般的器皿,则会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可是它不,腰间被飞龙围绕住的四个羊头,呈优雅的弧度探出,恰到好处的托住了方形的口。而底座,又呈稳固的梯形,牢牢的承接住了差不多整个器皿的重量。整个器皿造型简洁,线条优美,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  
  不单单是造型的出色,上面的花纹也十分精致细腻,美丽生动。浮雕与线雕,勾画出一副副传神的图画。最精致的是尊的颈部,装饰着微微曳动的芭蕉叶、繁杂烦琐的菱纹,凶恶狰狞的兽面纹,突现出了公元前1600~1046时期的文明。  
  羊寓意吉祥,与缠绕它左右的飞龙一样,都是人门心目中的神兽。希望它。能够带给全天下的人们幸福,与安宁。  
  极尽衰荣 金装玉殓的不朽之梦  
  透过十分透明的玻璃柜,我凝视着柜中穿着金缕玉衣的古尸。  
  因为穿着金缕玉衣的关系,我很失望——我看不见那张没有表情、历经沧桑的脸。  
  传说金缕玉衣是皇室成员才能拥有的很奢侈的“死后陪葬衣”。是的,只有皇室成员才能拥有,其它的大官们哪怕是他最最欣赏的宰相也不可以。(身份较皇室成员偏低的,使用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因为这,我便十分细心的观察这件非常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四方形的玉片,四角都打着小小的洞,用金丝一片片地穿起来,便成为衣服的样子。(不是我说,怎么有点像编凉席??)。虽然这件金缕玉衣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但时光依然没有磨砺掉它的珠光宝气,与高贵气息。  
  古代的人大都很迷信,他们认为如果用名贵的和田玉制成玉衣,将会保持死者的尸体不朽。所以,不惜重金制成昂贵的金缕玉衣。可是在那时,有很多贫苦的穷人们吃不上饭,活活饿死了。  
  虽然,这事给后世留下了价值连城的国宝——金缕玉衣。但是毕竟人命关天。希望这样的事,越来越少。希望后世的人,牢记这件事情,清正廉洁,为民服务。  
  载歌载舞,汉代民间艺术的真实写照  
  走到展厅的一角,我不禁被一个有趣的“小人偶”吸引住了。  
  呵呵,开个玩笑,这可不是什么“小人偶”哦~(卖出去价值不菲呢)其实,这是汉代的一件国宝——击鼓说唱陶俑。为东汉末年,现四川成都的产物。  
  整个陶俑大约高55厘米,满脸笑容可掬,身体手舞足蹈。叫人看了就可乐。他左手拿着一个斜背着的鼓,右手拎着一把击鼓的锤,仿佛在边说边唱着什么有趣的事情。形象生动地那个朝代,街上有很多这样以谈唱说书为生的艺人的特色表现了出来。  
  结 尾  
  一天的博物馆之行就这样结束了。回到家,很多朋友都打来电话,兴致勃勃的跟我说,今天到哪去SHOPPING了,今天到哪个公园去玩了,今天又买了什么好东西。但当她们听说我今天去了博物馆时,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惊讶:“咿?你还到那种老地方去啊?想想都无聊,是吧?”我听着,沉默不语。只是一笑了之。心中却是感慨万千,如今,还有多少人懂得去珍惜这种古老的神秘的美了呢?还有多少人,接受过这种古老艺术的熏陶与洗礼?还有多少人,能明白这种古老文明的真谛? 你听见了吗?听见博物馆里那将要落灰的国宝为寂寞而发出的幽幽叹息了吗?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