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照片上的记忆1600字

2024-05-3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留在照片上的记忆作文【篇一】

容祖儿在歌中唱道:记忆是照片总不停拿出来翻阅。可照片又何尝不是承载着许多或美、或甜、或苦涩的记忆?照片,许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它将我们记忆里的画面定格下来,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值得裱框珍藏的瞬间。

时光在我们的指缝间悄悄溜走,那些日子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没有一段人生可以单独存在,或者永远延续,但是照片却让那些记忆变得永恒。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刚刚学步到风华正茂,跨越了几十年的时光,将它们定格收入相册,永远留给我们联想和回味。这就是照片的魅力所折射出的欢喜与惊叹。

时代在不断进步,随着手机镜头像素提高,随手拍已经成了我们的日常习惯,旅游照片、聚会照片、宝宝的成长照片而多种存储方式的存在也使得越来越少的人习惯将照片清洗出来了。可是你想过吗?电脑瘫痪,手机刷机,U 盘丢失那些承载着记忆的照片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更何况冲洗出来的照片犹如纸质书籍,它们更适合慢慢翻阅、静静回味,这与在设备上匆匆浏览时的心情感受截然不同。

我们迷恋的光影,无时不刻投射着成长的喜悦,也无情地雕刻出岁月的皱褶。某个午后的时光,翻开相册,孩子们围坐在你的身边,小手捧着脸看着照片,时不时地好奇地追问着;亦或是,一个人凭窗而坐,品着香茗慢慢地翻看着影集,回忆着点滴过往

生命中的相遇与结伴,都在那一张张照片里呈现。

留在照片上的记忆作文【篇二】

也许,历史的进程就是这样!现在已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语了,也很少有人唱这样激动人心的歌词了: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可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们这一辈人,打背上了书包就受到了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恩教育!几十年过去了,虽说已白发苍苍,那种对领袖的情结,依然挥之不去!

就在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1966年的夏天,爆发了史无前例的触及灵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致使当年的大学毕业分配告吹!但不久,就有了免费的全国革命大串联的机会!

转年的秋天,运动还在如火如荼中,我却有幸被选进了人民日报社,在总编室当上了夜班编辑。

这在当时属于提前毕业分配,不发工资,每个月只给40元的生活费。拿到钱的第一天,我就去王府井工艺美术部,排队买了一尊乳白色的荧光塑料毛主席塑像,放在宿舍里。到了夜晚,就能看见发光的毛主席塑像,蓝盈盈的,特别开心!

到了1974年,我进了记者部当记者。沧桑岁月,走东走西,南来北往,几十年过去了,一直珍藏着。直至今天,这尊塑像高高地屹立在我的书柜上,可惜,只是不发光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报社随即派记者黄彩忠和我飞韶山,采访毛主席的亲属和当地干部群众,缅怀毛主席。到了韶山,我首先来到了毛主席故居前,默哀悼念(1976年11月摄于韶山)

兴建毛主席纪念堂时,报社根据上级有关单位安排,抽了一些根红苗正的年轻人参加劳动,其中有我。这是毛主席纪念堂现场工程指挥部当年发给我的纪念章(背面写着:1976-11-241977-5-24),一直珍藏着。

雄伟的令世人瞩目的毛主席纪念堂,接受瞻仰的人们,带着深深的怀念走出了纪念堂。

留在照片上的记忆作文【篇三】

每张照片里的回忆都不同,我心目中那次运动会却是最美好的回忆。

哈哈!加油!加油啊!每个人都在操场上发出欢乐的笑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渎浦小学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巧用特写画面,引起要叙述内容)

星期三早上,是运动会的第一天,校长站在走廊上,拿起话筒,讲了些注意事项。不一会儿就是第一个项目爬,爬,爬。我们与三班交战,预备开始!赵靖第一个上,只见他趴在地上,用四肢支撑着身体,迅速协调有序地爬向前,敌方也派出一名男生,穿着红色衣服,绿色裤子,神情严肃,从眼神里透出一分讥笑。(☉叙述语言十分生动,很具感染力)我怦然一震:看他那样子,一定是个高手,赵靖完蛋了。开始时,赵靖早已开始爬了,那名男生显得有些犹豫,大概是怕弄脏自己的衣服吧。

等赵靖爬出了3米外之后,男生如梦初醒,他向前跃去,落地后,手脚皆乱,真是中看不中用。四年三班竟然爬出手脚那么没有默契的男生来与灵活得想小猴子的赵靖交战,真是太自不量力了,大门里种南瓜难上加难了。(☉巧妙加入歇后语)他折腾了半天,只爬了半米,我方的第三名队员已经超越他了。不用说,这局,我们赢了,最终结果不出我所料。

接着我们又赢了双人跳绳、仰卧起坐等项目。

这就是给我留下最好回忆的照片。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