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无形胜似有形。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相信我们会过得更加舒畅。在学校工作中,对学生友善,还能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过一则寓言,说的是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因此,友善带给人的才是真正的憧憬和安宁。 

处世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别人什么态度,别人也会回以你什么态度。你若孤高气傲,那么他人也会冷眼相对,你若恶语相向,他人也许会拳脚相对,但你若真诚友善,那么他人就会笑脸相迎。一个不友善不愿容纳他人的人,集体也不会容纳他,他的骄傲只会落个孤芳自赏,一个十分友善乐于助人的人,集体也会乐意拥之入怀,一起享受集体的温暖。 

友善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是友好、友谊、友情、善良、善意 、与人为善等。大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等一些不如意之事,比如会不小心踩脚,不小心相撞,会无意间说错话、办错事,伤害了别人,这时候,双方都需要友善:一方真诚的道歉,另一方宽容、谅解别人,这样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同样,学校里面的德育工作也要以“友善”为根本。时代在变,现在的学生跟以前的也不同,他们的素质更高,“忆苦思甜”是必要的,但一味的讲过去如何如何苦,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我们要顺应形势发展,转变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我们的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宽容、友善、关爱和赏识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生。 

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要老是对学生进行说教,不能在忽略学生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隔靴搔痒”式的说教,这必然会使德育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但如果把友善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准则,经常赞许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如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友善”为德育的重要准则,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扭转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雨过地皮干”的现象。

现在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不少,往往容易出现这些现象:如新生入学时和毕业生离校前夕,学校就刮请客风、吃喝风、恋爱风;有的十三四岁的学生描眉化妆戴耳环,追求吃喝玩;还有的学生厌学,离开学校去打工做小生意,想赚点小钱。诸如此类的不正常表现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如果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对,上述现象就不能有效阻止。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友善的态度,紧密联系同学们周围的人和事,他们才会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可亲、可敬、可学,而且最实际,因此,学起来才最有效果。 同时,我们应以友善的态度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使其变成他的美德,进而形成他的道德理念,最终转化为他的道德行为。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友好,友谊,友爱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意,善良,善举,然而生活中又有太多的纠葛,若都互不相让,针锋相对,集体又怎会温暖和谐?对待学生也一样,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平等、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它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迫切要求我们变革旧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友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从而实现师生的相互关爱,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我们要使学生朝着“与人为善”的方向努力。首先,要学会宽容。大家走在一条路上,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俗语说“牙齿和舌头都会打架”。但矛盾发生后,应该具有忍耐、包容、体谅的心态,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把度量放宽些,眼界放远些,让矛盾迅速得以化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感情,没有虚伪的修饰,没有功利的色彩。所以,我们应该把宽容、友善作为生活中的润滑剂,让宽容、友善给我们天天带来好心情。其次,要善于抛弃积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误会,甚至怨恨,耿耿于怀。其实,怨恨是内心的创伤,心怀怨恨的人一定活得很累、很累。我们应大大方方的抛弃对别人的一切怨恨,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不仅善待了他人,自己也得了好处——放下了心情的“包袱”。这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你的人生道路就会越来越宽。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共同营造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时甚至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请保持一颗友善之心吧! ,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