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一】
盘锦市兴隆台区新生街道新华社区妇联委员李哲的《民情日记》经过街道、区、市的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市开展的《民情日记》评选活动中被盘锦市妇联评为一等奖,这是继2013年3月获得辽宁省妇联、盘锦市妇联评为一等奖以后,新华社区《民情日记》再次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新华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手里都有一本记录着社情民意的《民情日记》。这些本上记录了她们每天走街串巷,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家心、帮百家忙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繁杂。为了做好社区工作,新华社区工作者在10年前就开始记录《民情日记》了。现在新华社区把社区划分了7个网格,每位社区工作者都是网格长,网格的划分更加便于管理,网格长每天带着《民情日记》进行走访,及时了解每家的难题,记好日记,然后再与涉及到的部门进行协商解决。他们对自己网格内的一切事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账,如户数、人数、单位数、楼宇商户、老年人、未成年人、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都要了如指掌。每位社区工作者都能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重点人员一口清。社区工作者通过定期走访、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把居民的困难及时地放映给上级部门,能当时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民情日记的建立让社区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在最短时间内答复居民的诉求,进一步转变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作风。
2014年新华社区成立了网络文明QQ群,QQ群的成立为社区服务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社区居民谁家房子漏雨了,哪家楼道灯坏了,谁家下水道堵了,只要有社区居民在QQ上提出来,社区工作者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也记在民情日记本上,有机会就去居民家看看,用《民情日记》随时记录居民的困难并千方百计帮助居民解决困难。2014年初的一次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居民王女士和刘女士都是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而且都有一身的好厨艺,社区工作人员就记录下来。不久驻街单位鼎翔集团与社区联系需要2名食堂做饭人员,社区就把她们俩推荐给了鼎翔集团的食堂,从此她们俩有了稳定的岗位和固定的收入,像这样的事情在新华社区不胜枚举。十年来,社区累计解决家长里短的问题几百件。
如今,民情日记已经成为连结群众和社区、街道的最好纽带。新华社区负责人表示:《民情日记》要求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真正达到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零距离接触,掌握居民第一手材料,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消除,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为居民的办事效率。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二】
2月13日,当我再次到安置小区的困难党员聂干湘家中,看到聂干湘因中风躺在床上,儿女不在身边。便发动社区志愿者和邻居对他进行帮扶,先组织志愿者帮助他家打扫卫生。再帮助他申请临时救助,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2月16日,建设村62栋的吴菊香向我反映:她与邻居杨立芝发生口角,杨立芝用铁桶将吴菊香砸伤,两人发生纠纷,请求调解。我与社区民警一起调查后并分别进行调解,最终达成协议。杨立芝向吴菊香道歉。杨立芝除赔偿吴菊香450元医药费外,额外再赔偿吴菊香医药费、营养费3000元。双方握手言欢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三】
今天是七夕中国的情人节,我特别高兴,不仅因为收到了老公的礼物,更是因为我们网格帮居民解决了一个难题,送给了居民一个满意的礼物。
上午9点多,我负责的125网格的怡滨花园8号楼居民来找到我,反映说,他们单元门边上热力改造的管道安装的实在太影响美观了,而且对居民的出行也有影响。居民们也去找过,热力方面解释说:管道抬到上面安装,是因为一楼有一个空调安装在地上,只好抬到空调上面放管道,可一楼的烧烤店家业主不同意把空调抬高。所以,居民找到社区,要求能不能对此事帮忙协调一下。
为此,我和网格长来到小区通过了解情况,知道烧烤店负责人因为抬高空调需要另外花钱而不同意再动,而热力答应只要空调能空出地方,他们就不怕麻烦再重新安装管道,问题就僵持在这里,于是,通过主任联系,我们又找到了物业,几方代表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协商,把各自的想法摆到桌面上,共同面对,最后达成共识,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感悟:社区是桥梁,是纽带,只有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协调各方面事宜,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工作思路,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发挥社区的作用,为居民创造一个舒心、安心、放心的和谐生活氛围。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各方面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