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想法13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毫无疑问,爱因斯坦不是用眼睛,而是用智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宇宙。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

爱因斯坦上帝式的思维创造了相对论,他追问时间和空间本身,对物理学给予了近乎完美的解释。

——哈佛大学科学与物理学研究会主席詹姆斯。布朗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宁静和深邃。”我默念温总理的这两句诗,抬头仰望茫茫星空。是的,现在看起来的确是这样。不过,你可曾想过,璀璨的星辰,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甚至,会成为一个黑洞?更有甚者,在1000亿年以后,整个宇宙都将被黑洞充斥?

所有的这些,都要从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已经相当完备,牛顿的单一静止的时空理论,

以被当时的物理学界普遍接受。剩下的只不过是提高测算的精度而已。然而世上绝无一劳永逸的事。因为某些高速运动现象总与经典力学理论的测算相冲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洛伦兹、彭加勒等都做过大量努力。但最终是爱因斯坦,在1905,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为什么是爱因斯坦?这个问题困扰着当时学术界,甚至现在的一个大迷团。但我想,这与他勤奋上进、刻苦钻研、敢于批判、不拘泥于前人结论有关。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狭义相对论本身也有缺陷——它与牛顿的引力公式和引力势方程不兼容,因此,在狭义相对论的讨论中要回避万有引力;再一个,爱因斯坦决不容许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这种内在不对称的情况存在。于是靠着纸和笔,自1907年始,前后共八年时间里,历经百般艰险,终于在1915年发表了他的万有引力论,即广义相对论。它揭示了上帝的想法。

上帝的想法。

广义相对论难道真的就是上帝对于宇宙的想法吗?

如果是,那么,如何证实?

其实,这上帝的想法早已被当时的观测证实,并且它对水星近日点旋进的解释也已被证实。那么,是不是这上帝的想法就没有不足之处呢?也许,这个问题的解决者就在你我之中。

除了1911、1915年,从1911~1922年,“上帝般的思维者” (爱因斯坦)每年都获诺贝尔奖提名。但直到获奖前夕,人们对相对论仍有争议,所以在颁奖词里只字未提相对论,足以见其复杂,虽然它已被现今物理学界接受,可是我们要理解它,恐怕爱因斯坦都难讲清楚。

爱因斯坦曾说,世上可能只有12个人看得懂相对论。但是世界上却有几十亿人借此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

爱因斯坦的成功也绝非偶然。否则,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其他人呢?

从广义相对论背后也折射出这位伟人身上许多闪光点,如果这些闪光点是星星,那么,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星系,甚至一个宇宙!

其一,强烈的求知欲与严谨的学习态度。爱因斯坦的科学素养并不是无来由的,自打他会说话起就喜欢提问题,并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强烈且持久的兴趣。严谨的学习态度更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他12岁开始自学高等数学,16岁学完微积分。为后来的理论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讲“态度决定高度”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勤奋。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十分笨,七岁还不能清楚的说一句完整的话,但是“勤能补拙”,爱因斯坦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它!

其三,善于思考。

其四,善于借鉴前人的成果。

其五,有批判精神。否则,他如何修正前人错误的结果呢?

总而言之,爱因斯坦用他的上帝般的思维创造了相对论,也启发了我——人的大脑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只要你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能,结出来的果实也许会让你吃惊不小。然而,只有不断创造,才能够发挥出无限的潜能!让我们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不断创造,奋斗到底!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