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一痕苏堤,一芥扁舟,一点亭子,;两三粒人。这些量词……”
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教室内语文老师的嘴闭闭合合也从未间断过。下雨天,是容易让人引发遐想的巧妙时机。恍惚间,我穿过窗外的雨帘,思绪愈飘愈远。或许,张岱也从未停止过等待那个能同他一起在西湖之上赏雪品酒的知己;苏轼也从未放弃过寻觅那个和他共同欣赏如积水空明般的月光,如水中交横藻荇似的松柏影的闲人;谢道韫更是至始至终等待着那句象征冲破“男尊女卑”封建枷锁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迸发。然而,我却陷入了深思,“等待”与“等待”,不同的人拥有着不同的“等待”。它,究竟是什么?
回到家里,我看见了永远忙碌着的妈妈和时刻有闲着的爸爸。爸爸曾对我说过,在妈妈的照顾下,他可能一生都会是这样的悠闲。纵使他有多么的闲适,他依旧无时无刻守在妈妈身边,等待着妈妈给他发放指令,即使是洗碗那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也会做得不亦乐乎。妈妈却适得其反:“即使我有多么操劳,我还是会习惯等待每天繁重的家务。这是我和你爸共同创造的家,家里的一切自然由我和你爸自己把持,倘若有一天,你爸和我都不再期待和等待对方对自己的要求。这个家也就濒临要散了。”
我不懂,难道“等待”就是要不停的给自己添负担?然而吃晚饭时,我看到了一幕平凡却让我备受感动的一幕,当爸妈的眼神交汇在一起时,我明白了“等待”的意义,他们的眼神创造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那是能让冬眠的动物也苏醒的温暖,让冰河也流淌的激情,让香喷喷的饭菜也失色的美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股力量就是由爱情、忠诚和心里记忆共同交织而成,那是夕阳黄昏时也无法媲美的艳丽,金黄小麦也无地自容的成熟。
蓦然回首,“等待”还是在灯火阑珊处。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男女的爱情期限为2个月,往后的日子全是由亲情支撑的。我霎时领悟,爸妈间对对方的等待是对爱情的承诺,是对婚姻的忠诚,更是对生活无限的期待,无尽的热爱。
我曾对一心赏雪的张岱感到莫名其妙;对追求闲人之乐的苏轼而感到不屑;对执著自己信念的谢道韫而感到劳累;更是对谱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感到委屈、郁闷。然而此时我却对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而感到敬佩,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不懈的等待,才铸就他们在历史篇章中永恒的辉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明智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不懂爱的人更称不上人类。在我看来,对生活的等待,对未来的期许最终破茧成蝶化作“热爱”这道绚丽的光线直射入幸福的天堂。就如同我爸妈那样,爱了半辈子,也等待了半辈子。
我终于懂了,“等待”就是对生活的期许,对未来生活的热爱。
“等待”与“等待”,不同的人最终还是拥有了一样的“等待”。
窗外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语文老师也捧着书离开了,然而属于我的等待却没有结束,我对生活真正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我的“等待”在今年秋天悄然上演,我对生活真正的热爱如同一幅画卷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