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900字

2024-11-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它远比任何一个节日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从此,多少人的命运得以改变,多少家庭的历史得以改写,多少山里娃告别了曾经日夜为伴的牛羊和庄稼地。但高考之谓“考”,是为了鉴别与区分,让有的人上去,让另一部分人下来,于是就“几家欢喜几家愁”。因此,在高考的红榜揭晓之前,高考对所有考生及其家长而言都只是一种焦虑,进而成了一种折磨。

如果家有考生,考生的学习就成为家庭活动的中心,考生的嬉笑怒骂成为家庭的喜怒哀乐,考生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吃什么不是由考生说了算,而是由医生说了算;喝什么不由考生说了算,而由形形色色的补品广告说了算。这个时候的考生已经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是被摆弄来摆弄去的机器。难怪不少家长会说,最令他们烦心的事情不是别的,而是家有考生。然而,这种焦虑正一步步被放大,君不见,交通因高考而绕行,工地因高考而停工,城市因此而禁鸣……

还有,我们过多地去关注谁谁谁是高考状元,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高考状元在上大学后都做了些什么,成就了多大的惊天伟业,到底是在杀猪还是在擦鞋。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读书无用论”的再次抬头。大学生因“瞧不起学校”申请退学,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孩子大学毕业的山里母亲最后看到的却是“毕业就等于失业”,4年的大学学费要用30年的打工生涯来还……也许读书无用还是有用根本用不着去争辩,我们不能因为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考大学的积极意义正受到空前的置疑,在这场置疑的背后其实质是对高考制度的普遍质疑。

诚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言,高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然而,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一考非但定不了终身,相反还可能使贫者至贫。于是,站在这个角度再来反观高考,我们尤其应当摆正自己的心态,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高考与否与能不能成为“状元”并没有直接联系,通过高考独木桥与日后成才不能画上等号。

今天,当知识经济时代来临,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当社会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人才时,统一的、单一的高考制度,已不能起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相反,成为阻碍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想说爱你不容易。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