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究所一日游1500字

2024-11-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年5月18日,博物馆和科普场所将免费开放,得知这一消息,我可兴奋了,要知道我可爱去这些地方参观了,这次还能参观到平时不开放的研究所,可是一个好机会一定要好好规划一下。17日晚上,我决定采用公共交通,用环保的方式去游历,于是通过百度设计了交通路线,带着美好的期待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一站—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 18日一大早,我就起来了,和妈妈乘坐公交车68路到达第一站——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在研究所里我看到了关于望远镜介绍的展板,还看到了lamost球面主镜mb模型等等,徐哲灵叔叔还给我讲述了一堂生动的“第29次南京科考之旅”科普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开拓了眼界。

原来南纬60度以南地区称为南极圈,陆地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南大洋面积38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是地球上的寒极,1983年7月31日,俄罗斯东方站观测到零下89.2℃。在这样的温度下,钢板都会摔裂,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后,落到地面就变成冰了。南极大陆是白色的沙漠。年平均降水为30—50毫米,甚至低于撒哈拉沙漠。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法国迪尔维尔站观测到100米/秒的风速,相当于12级风的3倍。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铁、煤、铜、铅、锌、锰、金、银、铀、石油和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和煤矿。南大洋磷虾的蕴藏量约为10亿吨,如果每年捕获量为1亿吨,不会影响生态平衡,而这相当于现在世界年渔获量的总和。南极是个多么神奇的地方啊! 中国的南极考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3年6月8日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目前我国已经有昆仑站等三个站,据说今年还将建成两个,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徐叔叔告诉我们奔赴南极要经历咆哮的西风带,还要遭遇强烈白化天和强吹雪,鬼见愁路段经常碰到十几米乃至几十米的冰裂缝,可谓历经艰辛,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到达目的地开展各项研究,我由衷的敬佩这些科学家们,讲座后我还和徐叔叔合影留念。

瞧,我们笑的多甜!

第二站—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参观完天文光学研究所,我们又马不停蹄坐公交11路到达了今天游历的第二站——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这里早已来了很多人,我还碰到了我的好朋友,让我的游历多了一份快乐。在古生物博物馆,我学习了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中生物进化所历程以及环境变化带来的物种变化,感受生命进化的神奇。我还观看了3d电影,参观了南京直立人溶洞,其中最喜欢的是恐龙天地里各式各样的恐龙,还和恐龙化石合影了。说真的,这么大的动物都灭绝了,我不得不对大自然敬畏。

第三站—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及南京土壤研究所

简单的吃了中饭,我和妈妈决定散步走一站路到下一站参观地点,也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位于北京东路73号的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及南京土壤研究所。先去了湖泊研究所,阿姨用卡给我们开门,告诉我们这里严格管理,平常不对外开放的,因为做实验是有危险的。我们参观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室,阿姨告诉我们这里是国家唯一一所研究湖泊的研究所,无锡太湖的藻类也是他们研究的重点呢,这研究数据对湖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帮助。这里还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1XX00的物体,可以看到藻类的超微结构,这么厉害的显微镜,我当然不能放过合影机会啦!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土壤研究所,看到了不同国家,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标本,知道了我国北方黑土,南方红土,中原地区黄土,东边青土,西边白土,俗称“五色土”。不同的土壤适合耕作不同的农作物,目前一些耕作地被破坏影响了土质,这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啊!中国古谚就有:“万物土中生!”新西兰人格言也说过:“关爱土壤就是关爱人民!”每个人都应该有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的意识,坚决不做危害土壤的事情。 愉快的博物馆、研究所一日游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