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玫瑰16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几乎每逢春节假期,都会把《撒哈拉的故事》拿出来读一遍,再品味一次关于关于荷西和三毛的爱情,关于撒哈拉野蛮居民的生活,关于文明和无知的对白。书本身没有深度,但笑点和看点多多,每每捧腹之余常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却也非常合乎过年的喜庆气氛。

作者三毛原名陈懋平,因为儿时读书不会写“懋”字,便兀自把名字改成了陈平。《撒哈拉的故事》的后记中附着三毛的家书,其间确实写着三毛儿时的叛逆和成年游学的不羁,即便是写作也颇有些“秉承父母之意”的缘由。《撒哈拉的故事》描写的是关于她和爱人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是她豁达和放荡不羁的纯情,她单纯善良又高贵热情,她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她以坚强不屈的态度,勇敢地在贫瘠荒凉的沙漠生活中找寻着人性的真善美。

在吃食最为贫乏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把母亲从家乡寄来的粉丝做成了不同的菜式,并对着荷西大男孩般满脸好奇的脸,这样解释:第一道“粉丝煮鸡汤”那“粉丝”叫“雨”;第二道“蚂蚁上树”那“粉丝”是他“钓鱼的尼龙绳”;第三道“东北合子饼”那馅料中的粉丝,则默认为荷西嘴里的“鱼翅”。她把蛛网四布,苍蝇在电灯泡的吊绳上挂了一溜,没有一件家具的房间打造成了沙漠城堡——真正的属于她和荷西的精神乐园。因为家具太贵,她独自找大车拉回本用做棺材的,她嘴里的“大集装箱”做家具,并傻傻地告诉老板她“家里有五个人”,直到荷西告诉她这“大集装箱”的真面目时,她才恍然大悟又随即哈哈大笑。她去垃圾堆里淘宝,把捡回来的废旧轮胎中间放上软垫,做成人人都抢着坐的“沙发”……家具是自己做的,使用家什也多是垃圾堆里变废为宝的,甚至有还从“富足”军区邻家“偷来”的花。关上家门,屏蔽满世界的风沙,破旧的留声机里播放着音乐,炉火上煮着排队买来的牛奶,窝在轮胎座垫里,在用棺材木做成的满壁书架前手捧闲书,陶醉在自己城堡里的她是幸福的,如同沙漠里的玫瑰,窝在孤独的一角静静地芬芳着,在贫瘠荒凉的生活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精致情调。

往往精神上的富翁对物质总是没有概念的,三毛和荷西就属于这一种。我看到三毛数着荷西上缴的工资,就像她自己所说的,这是守财奴面对着大把金币的感觉;头天她计算一家收入,土豪般地请荷西去大饭店撮了一顿,第二天算支出的她又沮丧地递给刚下班的荷西一个面包作为晚饭;她和荷西一起去逮鱼贩卖,决定大发一笔,结果忙碌了一天却又用高于鱼价二十倍的价格,在饭店请朋友吃了自己售出的鱼;她一边骂着沙漠邻居的“占便宜”一边分享着自己的物质“贿赂”着“邻居朋友”;她能帮助权贵朋友躲避枪林弹雨,也会为被贩卖的“奴隶”朋友骨肉分离而哭泣……只有站在精神高度自由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拥有这种自由的三毛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她所展现给我们的善良是最单纯和诚实的,她是沙漠里的玫瑰,用浑身的刺来调侃着各种艰辛,并采下自己枝头绽放的花朵,送给身边需要关爱的每个人。

沙漠是原始的,也是荒凉野蛮的,飞沙漫天的时候让人举步维艰,风平浪静的时候给人无限温婉,一如文明人的外来人和沙漠当地居民住在一起的写照——彼此对立又相互融合。我陪着三毛看当地人洗澡,在高温蒸房里蒸罢,用小石头在身体上刮出道道白印、刮下片片黑泥的沙漠人,匆匆地跑出来把带着黏糊糊黑印的奶头塞进孩子的嘴里,在朦胧带着恶臭的浴室里喂奶,那污黑的印渍流到孩子的脸上。我几乎是和三毛一起捂着嘴跑出来的,恶心地想吐,良久不忍驻足。后来又读着文字里的故事,跟着三毛偷看了“清洗内里”的肠排洗澡,看着三毛被发现时飞快的跑到悬崖下,又跃上垂下的绳子拼命地往上爬,我为她捏一把汗的同时捧腹大笑:什么“清洗内里”的肠排洗澡,分明就是看人拉屎!可,不管怎么说看人洗澡的故事总会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只要一提到《撒哈拉的故事》就立马想到这两次“洗澡”。实在是佩服三毛的勇气,不惜犯沙漠大忌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勇气,更是种孩童般纯洁的可爱。

文如其人,《撒哈拉的故事》是非常具有三毛特点的散片合集,整本书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华丽的语言,甚至没有引用,没有生僻字,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关于三毛本人沙漠生活的写照,每个故事都有很强的画面感,每篇文章都充溢着一种浪漫的、浓郁的异域情调,每个细节间都闪烁着特定的地貌地形与风土人情中三毛克服困难的小智慧。与其说我喜欢《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倒更不如说我喜欢其作者三毛的真实来的贴切,她高贵的善良、单纯的热情、孩童般的天真、带野性的坚强,以及那不顾一切的好奇。她是《撒哈拉的故事》里最灵动的主角,她是撒哈拉沙漠里绽放着的一株倔强任性的铿锵玫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