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潘家铮教授站在长江岸边,俯瞰长江这条巨龙被束缚的无奈,额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角荡漾着笑意。他终于领略到毛泽东那“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感慨。
他像教育孩子那样低语:“长江啊长江,你以后一定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啊,大坝的另一面迥乎不同:静如平镜,又像笼上一层柔软的轻纱,飘渺神奇。此时此景,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巫山、神女峰啊,你终于被锁住了。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然而,他忘不了,忘不了那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家坐在家门槛上大哭的情形。那脸上的彷徨和痛苦,那眼里的怀疑和质问,都像锤子那样一下一下地敲击他的心,但一刹那,这一切都消失和无影无踪。他念头一转:啊,还是党的政策好,在三峡附近的居民已经在全国各地找到自己的“安乐窝”。当他想到他们一家人在异地生活如在故乡那样悠然自得,他怎能不欣慰呢?
他忘不了,还是忘不了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时的踌躇满志,忘不了毛主席过三峡时将大江变平湖的坚定决心,更忘不了当年提出这个设想时反应何等的激烈……那时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纷纷披露了这一消息后,利与弊之争如拔河那样相互争持,争白了一代人的头发啊!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为弹指一挥间,但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是那么的漫长!在遥远的记忆中,那时他满怀热情,投身祖国水利事业,坚持建设三峡工程……
他知道,三峡工程峻工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东南部地区能源短缺”便迎刃而解。三峡水库--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旅游利润滚滚而来,这必是一幅升平的景象。那人们一定会把“南腔北调”唱成“南水北调”。
他不禁失笑了--想的太好了。但实际上也将会那么好,那是人们伟大的力量啊!
但他也忘不了那利与弊之争,更有点不能想信自己是伟大工程的指挥者。记得那时反对的浪头一个比一个高,到处充满了怀疑。我们的家在哪里?三峡人民大喊;动物似乎也瞄到一些苗头,惊慌失措;植物更不能平静,随风呼喊……怎么办?怎么办?有的人想的更周到:战争来了,怎么办?坝塌了,怎么办?工程质量差,怎么办?……难道不怕是一条“阿斯旺”大坝吗?中国工农业的“心脏”正在它脚下,能不担忧吗?
的确,担忧是有的。总是摆在我们面前,党中央不会置若罔闻,而是虚心纳谏,妥善解决。三峡人民不是有了自己?安乐窝“吗?动、植物不也安了家吗?历史文物都可以搬家,我们万众一心,还有什么干不了的呢?
由此想来,应当感谢那些反对者啊!不是他们提出那些不容忽略的细节,长江截流会有那么成功,那么顺利吗?况且他们把问题提得那么全面、那么透彻,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支持。细想来,他们反对,也是担心整个民族利益受损呀!这可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啊!
潘教授脸上充满理解和感激之情。他回忆起他在记者会上的情况,他更不能自己。当记者采访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的贡献最大?”他毫不犹豫地回答?quot;那些反对的人贡献最大。“反对者啊,当你们听到这铿锵的话语时,难道不热血沸腾吗?
此刻他注视着脚底下的那条巨龙,情不自禁地呼喊:“长江啊,你这巨龙该苏醒了,快腾空吧,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蓦地,他脑海浮同出三峡工程运营时的辉煌画面,遐想起人们将会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带动下,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到那时欣欣向荣的景象将展现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