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山陵600字

2024-12-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游了大半个南京,都在寻找着属于历史的痕迹。今天,我来到了中山陵。

下着小雨的紫金山有如仙境。陵区游人不多,显得空旷、安静。

踏上中山陵的第一平台,便算是进入陵区了。雨过天晴,抬头望去,一缕暖阳照射在博爱坊上。“博爱”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射在台阶上,如沐浴在孙先生慈祥却又坚定目光下一般。

走在陵门与博爱坊间的林荫大道上。1929年6月1日,孙先生的灵车就是沿着这条大道缓缓驶来。送殡队伍长达五六里,沿途静静地瞻仰群众达五十余万人。墓道尽头的陵门旁,一对石狮子分列两边,张着嘴坐着,守卫着他们的国父,守卫着陵门上的“天下为公”。路旁的参天大树就是这样静静地站着,石狮子也就是这样静静地坐着,从迁葬遗体的1929年到备受欺凌的1937年,从抗战胜利的1945年到建立新生的1949年,再到现在。

走过731级石阶,宛如走过那段追寻着四万万人振兴梦的历史。走上碑亭,墓碑上只有三行简单却刚劲有力的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太简单了!没有长篇累牍的生平介绍,没有歌功颂德的丰功伟绩,没有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却让人铭记在心!

台阶的尽头便是祭堂,里边的孙先生塑像,拿着书端坐着,凝视着远方,目光好似能看透一切不公,看透一切未来,又似乎在看着中华民族远大的复兴之路,眼神中满是对国家的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铮铮之言犹在耳边。

伴着微风,我走下石阶。回头往上看,本在钟山南麓的中山陵却宛如坐落在钟山之巅。我心中默念:这座山下,埋葬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影响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