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名堂6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上海这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从高空俯看: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动脉,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它唤作“弄堂”。  
  上海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弄堂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弄堂,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的建筑形式。然而,它又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外来的建筑影响。 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小学二到三年级时,我在上海的老弄堂住过。那时在弄堂的生活就像在北京的四合院,下雨了隔壁阿姨大声一喊,左邻右舍纷纷出来收衣服。弄堂里还有一口井,虽然每家都通了自来水,但一到周末各家的妇女 都到井边洗衣服。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十分开心。哪家有一有需要帮助的,邻居都会帮忙。正应了古代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可在2006年11月,却被告知要拆迁。离开的那天心里有种念念不舍的感觉。现在,一座座庙宇在那建起。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