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像是即将散场的晚宴明亮彳亍,曲终人散过后是如期而至的黑色天幕。我们柔软的明亮的日子,已被打进一个小包裹,远远寄走,在很久之后的悠远的期待里成为记忆的面具和符号。
——题记
1。
十五岁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前排大个子偌大的投影里扯平皱了的书角,然后若无其事地想念银发长到脚踝的卡索,想念齐铭最终悲伤的隐喻,想念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璀璨光阴。无尽情愫摇摇晃晃,青春的疼痛到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而回到现实,它立即化为锋利的麦芒,在肌肤上刺出血的颜色。
很多时候,我想我的青春是这样,幻想着每一天在落日的余晖中数着眼前恍惚而过的人群。
然而更多时候,是化学的再次不及格,看着满是修改液与红叉的试卷,我想不出第二十三种月考失败的理由。所谓耕耘与收获,在此刻若隐若现。
2。
我的书丢了,一堆对我来说异常珍贵却繁琐的文字,一整部关于青春关于忧伤的记录,相对那些密密麻麻散发着淡蓝色似水忧伤的铅字,我更在乎打开封面后那句简单的祝福。然而有些在乎是注定要被当做回忆的泡沫来日后洗涤的。我忘了这是谁说过的了。
我总归是不相信是我自己弄丢的。我一直认为是小G把书放到我的桌子上的时候,被一个不知明的隐士拿去享乐去了,也许他摸到那么厚重而温暖的纸张的时候,会高兴地龇着黄牙微笑。但是,这一切和我无关,凭什么要我来承担?我想我只是路边一个被误伤的看客。
我告诉小G,算了,没很大关系的。
他说还是再找找吧,找找吧。我看到愧疚与歉意在他脸上明晃晃地招摇,而他弯下腰眼神游离的样子很叫人揪心。
3。
现在我十六岁了,站在时光的分水岭前,踮起脚尖向成人世界张望。经历了中考失败的洗礼,在一所离家很近的高中,习惯着麻木与别离,偶尔有同学从外地返回,嘘寒问暖。我时常在高高的楼顶遥望居住的小镇,那些浮华的,单薄的,虚假的,矫
揉造作的市井街道下面,曾碾满了我们岑寂的,纯真的,卑微的,烁烁生辉的青春。不堪与凌乱,在那时候的眸子里,变成怡人与晶莹。
我开始习惯保持大清早一面看着黑板上圆锥体奇怪的侧面积一面在辅导书上一目十行的姿态,窗户外面的阳光依旧明媚,很像去年的日照。
许多本四维的书堆积在厚厚的参考资料里,一齐被塞进了床底,触及不到灰尘,自己也心安理得地开心。
暂时的遗忘是一只飞鸟,传送着世纪临终的等待。
4。
初三报完名那个下午,临出校门的时候,小撇问我“去了那个班,谁还会傻到像我一样每天给你借笔。”话音落起的时候,我感觉到沉重的哭腔以声波的形式冲击着耳膜。我终于没有回过头去,视界定格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以及许多斜跨书包的背影上,而眼泪就这么簌簌地径直滑落。分不清谁的。
那本很厚的书就在这样的气氛下被小撇装进我的包里,可是却看不到她脸上半点开心的涟漪。 就这么被装进包里,装着我某年某月某一天剔透的幸福,装着某些灼灼其华一去不返的暖色夕阳。
"你告诉过我/全世界都可以欺骗你只有我不可以/我告诉我自己/全世界都不可以欺骗我只有你可以”扉页柔软清秀的字体,散发着蓝色荧光笔特有的薰衣草淡雅的香味。有水滴渍过的皱褶的痕迹。
我听得到青春渐行渐远的声音,如同罗马的骑士横穿渺无人烟的大漠。
5。
郭敬明的《小时代》出版了。
我唯一知道的是里面的主人公叫做林萧,而大部分的,是我从未染指过这部书的一个纸角。
那天书店的老板将《小时代》的典藏版放在了书架最醒目的位置,那几个“全球首发99999本”的字样像被无限放大了,老板告诉我那是店里最后一本典藏版了,我由衷地笑了笑,已经想好的一句“不用了”却在脱口之际变成了“谢谢你”。我买下一本数学教材全解,匆匆离去。
街道上是往来人群影影绰绰的背影,我呆立在街口,再次想起卡索银白的头发和瞳孔,想起我肆意挥霍的十五岁青春,想起站在我命途来路也站在去路的,给予我无限温暖的人。未来未到来,过去过不去。斑驳的年华在这里像子弹硬生生地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