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力量
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是安安静静的,他就是一名旁观者,他不会对人进行一个他看来的评价,他也不会刻意掩盖水手的粗鲁言行。他的文章便如同一只清淡的小曲,用轻松的手法来揭示那些普通人:水手、商人、妓女……让读者来做出判断。《桃源与沅州》便体现了这个显著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了安静的力量。
作者起初便开门见山的写到:"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皆避秦隐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这段话其实便来自《桃花源记》。千百年来,人们总以为桃源是个洞天福地,可事实却是“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不会有人遇到遗民或神仙。”
作者下文便画风一转,暴露了桃源的真实情况。作者“志路之远近乱走一阵。”书中美丽的桃花没了,却有着“有趣”的竹林。为什么“有趣”?因为随处都有用小刀留下的诗句,还不时会有几位打劫之人。作者笔调轻松,看似并无用意,但他实际在暗暗地倾诉着桃源的乱与差。看似安静平和,但他在讽刺着桃园的堕落,以及对这黑暗的无奈。
作者接着从物写到人的身上。无论是妓女还是水手,死前或许都能赚不少钱,但死后也无非用“大加一〞买副板片,土里一埋也就完事了。作者手法安静,但更会给人一种震撼,揭示了世道的残忍与腐败。
其中还有一种小水手,最是让我心酸:打杂烧饭无所不干,除了学习看风,看水,看石头外,还要学习挨打挨骂。工钱却只有两分钱,死也是常事,将遗物一交,纸钱一烧,手续便清楚了。由此看来,当时人们的性命真的无足轻重,不被重视。
为了加强对残忍社会的批判,作者又加上了一个证据,沅州城边一抹黑色,以为是“古迹”但它实际是一片血迹,是青年特派员被无情射死后留下的,特派员事后便被投入屈原所称赞的清流里喂鱼吃了。
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年代,人们的性命连蝼蚁都不如,这让我不禁想起《阿Q正传》。阿Q在最后处判中被判了死刑,他却以为受到了公正处判,可等把他那个“瓜子〞一般的圆圈画好后,便出去被砍了头。人民当时都是愚昧的、麻木的,沈从文为它加上了一个铁证。
读完《桃花与沅州》,那安静的力量把沈从文先生的悲悯与希望渐渐传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