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感动的共产党人李大钊1500字

2024-06-2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打开历史沉寂的一页,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保卫祖国而牺牲性命,有多少英雄儿女为反抗敌人而壮烈牺牲,他们如一枚枚雨花石静静地、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迎接欢乐。在这其中最让我震撼、让我感动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

李大钊的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来到人间时,父亲就因患肺病逝世;刚过周岁,母亲又因感伤过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钊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他的祖父李平时管教李大钊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他接受大热天上房顶举着沉重的木杈翻麻等处罚。这一切,李大钊都能默默承受,这种严于律己,自强自立的决心,使我敬佩!

李大钊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李大钊归国后,完全有条件在上层社会享受荣华富贵,他却要做希腊神话中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这种甘心舍弃一切,宁愿奉献自身,精神令我折服!

李大钊一向愿意提携有志青年。初见毛泽东时,他已是学界权威,名满天下,而毛泽东是一名图书馆助理员,但他对毛泽东经常登门请教,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并介绍了胡适等名师。经过接触和深谈,不少学者也感到这个操浓重湖南乡音的图书馆助理员的志向见解非同常人,此后便乐于倾心与之交流。

李大钊的身边还汇聚着党的建党之初的第一代有为青年如邓中夏、陈乔年、高君宇、何孟雄、陈毅等,尽管年龄相差并不很大,大家都将李大钊视为忠厚长者,平时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诲,有了内部争论和矛盾也请他排解。他爱才如渴,循循善诱,当之无愧是中国革命的导师!

李大钊也对亲友、同志乃至身边工友重信诺,遇困相助不惜解衣推食。他在北大月薪高达250块大洋,除维持简单家用外,都用于党的经费或在身边扶贫。遇难时家无余财,妻女靠各界友好接济。社会上有不少仇视李大钊的军阀政客和反动文人,却无人攻击他的私德。这种慷慨豪侠的作风令我折服!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这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让我震撼!

1933年清明节后,李大钊灵柩由北大师生送往西郊万安公墓下葬,虽有如虎似狼的国民党宪兵三团镇压,甚至向送殡队伍开枪,市内各界自发参祭者却越聚越多,所举花圈挽联在西长安街连绵达一公里。李大钊品格风范长留人心!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