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来吧,我都看到你了。”这样的弱智语言,竟然也有聪明伙伴自投罗网。这是捉迷藏中的喜剧小插曲。
四五个小朋友聚在一起,通过“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当聪明机智的侦探,但实际上,每位小朋友都争当小偷隐藏自己,让“侦探”绞尽脑汁也找不到。
角色确定后,商定藏身范围、起止时间、“战后”处置等重要问题。藏身之处,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床底下“安身”、有的在树上“做窝”、有的在草堆“栖身”、有的在门角“打洞”……还可以像毛泽东打游击,从床底迁移到树杈,从树杈搬迁到草堆,从草堆移居到墙角……在儿童的感官里,狭小的空间如此广大。
躲藏的人有可能趁你不注意向你扔点东西。找不到同伴时,你会觉得自己是失散的鸟儿。
捉迷藏也有分派别的形式,分成均等的两派,有的还取一个自认为有意味的名字,如华山派、青城派、武当派、峨眉派等等,两派都推出掌门人。两位掌门人领导双方进行多对多的躲藏和找寻。获胜那派的掌门人成为“总掌门人”。
捉迷藏,你会看到藏者的聪明,捉者的机灵。看到他们捉到时的开心,被捉的酣态,你会忍俊不禁的。你藏的“深刻”就是你的精彩,你找的简单就成为你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