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音乐盒700字

2024-11-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有一个音乐盒,是大姨从杭州给带回来的。这个音乐盒可不像个现代工艺品,它浑身上下、从内到外都透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名字叫“二泉映月”。

记得我第一眼看见它,就被它的外形吸引住了。那是一个高约三十公分的艺人,他戴着红边黑顶的瓜皮帽,后面还留着一条长辫子,身穿红袍黑褂,脚穿黑皮鞋,左手拿着一把二胡,右手拉弦,眼睛直视前方,表情怡然自得,仿佛正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最有趣的是,他的鼻子上架亲眼一副金边墨镜,溜到鼻尖都没察觉,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笑。

大姨在艺人的脚边摸了一下,屋里马上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我顿时惊呆了,啊?还真能拉出声音来呀?只见艺人左手有韵味地拉动琴杆,头还随着音乐摇来晃去,那神情,那动作,栩栩如生;那弦律,那音乐,让人如痴如醉,我趴在旁边,听了好半天都不想关上,就连外公外婆也被吸引过来,连声称赞:“真是精致,真是好东西!”

我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地观赏着“艺人”的“演出”。

“真好听!”我忍不住问妈妈:“这是什么曲子呀?”“二泉映月。”妈妈说:“这是我国二胡名曲,是瞎子阿炳创作的。”“阿炳是谁呀?”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妈妈笑着打开电脑说:“让我们来看看吧!”

妈妈打开“走近阿炳”那一栏,我仔细地查看了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阿炳是一个双目失明、非常贫穷的卖艺人,他一生酷爱音乐,会二胡、琵琶等很多民间乐器,他靠卖艺换来一日三餐,却为人正直,善良,人们称颂阿炳是“三穷三不穷”,那就是“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穷,人穷名不穷。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沿街卖艺,不畏权势,把对日本人和汉奸走狗的痛恨都写进了曲子里。就是在那时,他创作了千古名曲——《二泉映月》。

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再打开音乐盒,听着那曲子,我仿佛看到了阿炳拉着二胡在街头卖艺的情景,我觉得那音乐里多了一份悲愤和不屈的情怀,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民族情感啊!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