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思想,不灭的印象14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逝去的思想,不灭的印象“我的深层实在是超出荣誉的。这些荣誉是一些人给另一些人的,而给这荣誉的人,无论是给荣誉勋位还是诺贝尔奖金,都并没有资格来授予。我无法想象谁有权给康德、笛卡尔或歌德一项奖,这奖意味着现在你属于某一等级。我们把文学变成了一种有等级的实在,在其中你处于这种或那种地位。我拒绝这样做,所以我拒绝一切荣誉。”——萨特

今年的4月15日是萨特逝世25周年纪念日,6月21日是萨特百年诞辰纪念日,今年的图书界、出版界也都绕不过去一个萨特热。各大媒体有关萨特的文章、评论也是层出不穷,不时地浮现着这个渐去渐远的名字——萨特。

我相信,萨特之所以能够被世人记住并时常忆起,除了他反权威、反传统的文学性格与哲学思想之外,他在1964年特立独行“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行为才更加具有震撼效果,这也同样使他倍受争议。为诺贝尔文学奖增添了永恒的、不可磨灭的一笔颜色,与他的名字同样不朽。

很早以前就听父亲给我讲过这个故事——一个拒绝领取诺贝尔奖金的奇人令世人为之震惊。用哲学上的话说萨特坚持了永恒绝对的宇宙观,所以可以超脱出普通人的思维和眼界。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这种绝对理想主义的违背现实的做法,作为现实中的人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褒扬他对文学与哲学天地捍卫的这种精神,将文学、艺术的价值从商业运作与物质表象中剔除出来,实在是件了不起且令人兴奋的事情。但却并不能完全苟同他那种没有理性与标准的漫无边际的层次观与绝对的理想主义。

诺贝尔奖金是用来奖励与鼓励那些在各个领域作出卓越成绩的优秀人才的一个平台。无庸质疑,取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着作者在这个领域中拥有了“同时代”至高无上的荣誉,在此基础上给予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可以理解也是合乎逻辑的,感激作者对人类文学与精神世界作出的贡献与成就。人类都有着本质性的自私与物质欲,所有的行为最终不外乎为了生存,包括艺术与文学,尽管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艺术与文学是无价的,然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也必须先有生存的前提,也因此艺术与文学被称为贵族的行业,有钱人的职业,因为只有良好的物质保障,才可能有机会去追求理想主义与惟美风格的艺术与文学作品,享受精神的愉悦。设立一个奖金,可以鼓励人们为了这种本质性的目的而刻苦努力,当然我们也绝对不能认为每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最初都是为了拿这个奖金而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默默耕耘,但是,不可置否这种形式吸引了更多的人的参与和竞争,使得奖金的含金量更高,作品水平更佳。

这也让我质疑萨特超常行为的本质——他强调自己不是为了荣誉,拒绝一切荣誉。然而他的行为却为他赢得了更高的荣誉,赢得了更多的喝彩与掌声。看了萨特的那段独白,我也深切地感受到,萨特并不是拒绝荣誉,而是追求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没有层级与范围的绝对的荣誉,这段独白本身就是极端矛盾的。因而等到人们平静下来的时候不禁会想到:世界上有的人喜欢追求物质金钱,有的人喜欢追逐权利,还有的人喜欢荣誉,而萨特也许只是后者中的一员,因为他需要用自己的荣誉和名望来更有力地推广自己的思想与哲学。

又或者他并不缺钱,因为我不相信当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会拒绝金钱。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艺术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印象主义的大师梵高,哈哈,这个倒霉的大师生前画了很多的画,但却卖不出去,或者价钱低廉的可怜,他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所以死的可怜。然而更可怜的是——等到他死了之后,他的作品成为世人竟逐的无价之宝,他的名字成为艺术史上不灭的碑铭。真是让人无言,悲怜、叹惋啊!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