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一个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按照班规,语文科代表——也就是我,要上台去领读,这天也不例外。但是这场给力的风波就是在这次领读中开始的。
我来到台上,看到下面乱成一团,心想:“先给他们个下马威。”我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安静!《观——沧——海》,预备——起!”
大家开始读了,不过声音懒洋洋的,而且拉音都拉到北京去了。连续读了几首古诗,大家都觉得没意思。于是,不知是谁开的头,大家都开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快要崩溃了,我们是初一耶!不要这么的无聊。我赶紧又换了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起!”
但是已经没用了,大家送给我的礼物是“锄禾日当午……”
看来同学们兴致很高啊,又是“夜来风雨声”,又是“鹅鹅鹅”,一首接着一首,我简直要死掉了。这些人啊真疯狂,谁来救救我?
值日班长都控制不住局面了,正当我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了救星——语文老师来啦!
苍天啊大地啊!如同鱼儿得到了水,如同饥饿的人看到了面包,如同贪玩的人看到了电脑,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扑过去,连忙给老师告状:“老师,他们总是背‘床前明月光’什么的,不听指挥!”语文老师微笑着,让我先下去,她自有处理方法。
只见老师走到台前,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背锄禾日当午啊?那我们就一起来背吧!”
啊?我惊讶无比。不过同学们很愿意,兴致高涨,把我们小学学过的故事差不多都背过来完了,才停下来。我也跟着大家背,有的我们知道,有的我们给忘记了,声音稀稀拉拉的,就引发一阵哄笑。
等到背完了之后,老师说:“你们光掌握古诗词背诵不行啊,人家如果让你做赏析,你们会吗?”大家面面相觑。
老师说:“我们就来赏析这句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注意,要说出使用了什么修辞,表达效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老师这一番点拨后,同学们都开窍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约摸过了几分钟,老师说:“停!我找几个同学来试做一下。王丽璇,你先来。”
王丽璇站起来说:“恩……这句诗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老师说:“还有更好的回答吗?”有不少同学举手,老师点了陈思琦。
陈思琦说:“这首诗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使用了对偶的修辞,而且对了很整齐。”
老师听了之后,终于把我点起来了:“刘江龙,你的看法呢?”
我不慌不忙地说出了我的答案:“这首诗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且对仗工稳,‘两只’和‘一行’相对,‘黄鹂’和‘白鹭’相对,而且通过白鹭和黄鹂的活泼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老师说:“我觉得刘江龙说的还是比较完整的。不仅说出了表达的好处在哪儿,而且还说了修辞、表达效果等。我们一定要学会做赏析题,能多些就多些,不要让改卷老师抓到我们的把柄。”
老师又说:“让我们来赏析一下‘鹅鹅鹅’吧。”这次,我迫不及待地举手,然后说:“这个有许多好处:一,鹅鹅鹅连用了三个一样的字,简短而又含蓄,含蓄而又深刻,引发读者的思考;二,鹅鹅鹅模仿了鹅的叫声;三,鹅鹅鹅表达了那时还是个孩子的骆宾王的天真可爱。”
这把同学们都听傻了,有些同学都很惋惜:“哎呀!把我们要说的说完了!”老师说:“很好很好,不过这节课已经过去好久了,我们上课吧!”
谁知这时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张浩天同学拿着一本书在那里笑个不停。语文老师看见了走过去:“看什么呢?”语文老师拿来一看,书里夹着一张纸片,纸片上写着几个字。大家都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语文老师说:“下课再念。”
大家期盼着,下课终于到来了。语文老师笑着说:“这是张浩天同学写的诗,我给改编了一下,大家听:
‘沁园春·饭店
北国饭店,千里酒浓,万里菜香。望餐厅内外,惟余香飘;厨房上下,面汤套套。我舞饭锅,他弄饭勺,欲与老板试比高。开饭时,看厨师装备,分外妖娆。
生活如此多娇,不如永和豆浆好。惜秦皇汉武,只爱鸡腿;唐宗宋祖,喜欢油条。一代食客,成吉思汗,只吃劲爆鸡腿堡。俱往矣,数贪吃人物,一五班找。’”
同学们都笑翻天了。这场给力的语文课也在笑声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