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年少3000字

2024-06-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人生苦短,能在辛勤的岁月中留下一笔,便是最大的宽慰.短短的几十年,它关涉的不仅仅是生命周期的变更,也印证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荣辱兴盛.  
  人生分若干阶段,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七千个日子一晃而过,但也可以聊一些.  
  二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首要话题与胜利旗帜.开放前,父亲从一个富农之子走上流浪之路.改革开放后才成为一个自由打工仔,母亲也是几十年后才嫁给了这位苦命的中年人.改革开放使父亲摆脱了孤独的漂泊,摆脱了孤独的流浪,摆脱了无家可归的辛酸与苦恼.  
  他用他一生的摸爬滚打,领悟人生,也学会了放纵;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从不吝惜他的金钱.  
  父亲很早就感到对生命的失落与绝望,他曾希望自己会在短暂的轰轰烈烈中死去,但他最终没有.  
  却是他对生命的执着与他本能的热望,他忘记了一切.因为穷困他结束了四年的小学生活,时年十三岁.从此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他没有金钱和权利,甚至没有基于人权的基本地位,在现实的社会中他被压制着,抬不起头.  
  但他是个真正的追求者,也是个对知识穷奢极欲的人.  
  母亲是一个不同于父亲的人,外公老早就去了,她是家里的老大,她是在辛勤的劳作中成长的,她也上过学,但不同于父亲的是;文化和知识之类的字眼或学习之类的话是她所不理解的.有时他们思想上的不一致也注定了他们潜在的矛盾.  
  父亲很珍惜他的每一分快乐,但他并不象母亲一样要努力积攒金钱,而是希望尽快的将其挥霍掉以使自己吸收更多的养分-快乐与欣喜.这便不可避免的引起母亲的不快与反感.  
  改革开放拯救了我的父亲,也拯救了我.是改革开放让父亲开始有了一个真正的家,才有了我的呱呱坠地.  
  那时我的家是一间十分简陋的小屋,是父亲和母亲精心设计的天然家园,学校未建时也背山面水,母亲却不满意"家"的简陋,偶有些不快.  
  革开放了父亲也没了约束,决定一家人暂时告别这间屋子,去规划未来的"别墅".  
  一家人来到了一座繁荣起步的都市,这是一个有别于偏远乡村的地方,我的家从此与我们分别了.  
  而我对父亲与母亲并不了解多少.因为不知为什么,我经常听的见父亲与母亲的吵闹声,甚至还会有打骂的声音.外人也不明白为什么矛盾如此之剧烈.  
  我只是太小.因为母亲相对于父亲而言固然显得脆弱些,所以大多数人也只是同情我的母亲.但父亲的苦有多深,至今我也不知道.但我更多的是会去体会母亲的痛.  
  我恨自己不能早点长大,也恨父亲不能平心静气下来.  
  父亲是好学之人,但在建筑方面他付出了大半生了,父亲是个老师傅.  
  也许是喜欢父亲衡稳的车子,使我常常赖在父亲的身边.我感觉在父亲的车轮上是一种幸福,然而父亲也很乐意.每次父亲出门,我总哭着闹着要一起去,我怕父亲丢了,怕父亲的车子不在回来带我了.  
  因为工作需要,父亲几乎走遍了整个城市,父亲也还是会带着我在这个城市奔走,  
  我的童年是父亲的车轮带着我在这个城市度过的.  
  这座城市曾经留下了父亲的脚印和车辙,不能说城市的崛起与父亲有关,但父亲却努力踏实的用他的双手为这座城市添着一砖一瓦.我知道每一座城市都住着父亲一样的工人,一起用他们的双手铸就了一座座高楼,一排排的大厦.  
  可以说社会的崛起往往决定于一个领导者思想的正误.中国几十年的风霜雪雨得以复兴,何以不为之振奋与自豪?  
  父母常说;什么时代唱什么歌.现实社会的变化,歌声便唱出了某一时期的美好愿望,心境也完全刻在了歌词里.  
  现代人流行的许多歌大多不过恋爱的情感,但这种感情也不是现代人唱的完整的.改革后的十几年和二十年间,含蓄的歌儿里时而情深柔肠,也时而豪爽大方.  
  小时候的我在城市间几乎天天都能听得见郑智化的<<水手>>.然而十年后当我再次回味这首歌时,我才体会他原本的力量.  
  我收藏这些歌,是因为能够一些坚强的鼓舞.世界上坚强的人有许多,他们大多承受了不一般的苦难,而我的父亲便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怎么样的人.我想他是个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他是多面的.那时在我的眼里他是温和的,但也是冲动的父亲;在母亲的眼里,却是不可理解的,暴力的,甚至疯狂的男人;老板的眼里,他是认真的彻底的守纪的劳动者;朋友的眼里,他是公私分明,正派主义者.  
  他喜欢烟,也不屑于喝酒.他是个表现的很潇洒无羁的人,便如他的"格言":今朝有酒今朝醉......  
  却不知他贪图的是什么.大概只有两个字便是"洒脱".然而母亲却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有一次家乡集资设路,父亲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身上仅有的一百快钱.然而家乡很穷,所以谁都不很情愿捐多一点,当然这一百块钱就显得有点"过于大方"了.  
  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回家了,母亲已然是知道了,母亲也为此感到郁闷极了.固然在众人眼里父亲对钱财的冷漠也是母亲以为其疯狂的原因.  
  不久,父亲提出要回乡,大概母亲也想家好久了,我不清楚他们会如此的一致,大概也是我从未见过的一致吧.父亲却厌倦了漂泊的日子,早就想"退出江湖"了.  
  贫穷与苦难的日子渐渐过去,开放后的短短十来年时间,千圆富万圆富的时代也渐渐远去,家乡也开始意外的树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十来年的时间便似白驹过隙,家乡也传来了一个个致富的传奇.  
  我的家也扩建了,变成了几百平米的平房.但考虑未来我上学的问题,父亲也没有把它建的更好,却也算大大的进步了.   
  父亲是温和的.有的时候,他更渴望我能早点长大,他甚至梦想着我能很快的跳过我的童年.不知为什么,父亲总过早的希望我能听懂未来的许多事,过早的让我明白他的心声.  
  但我喜欢父亲的肩膀,喜欢父亲的背,我也常常呼呼地扑在父亲的背上,开心地坐在父亲的肩膀上.父亲的背仿佛是最安全的,父亲的肩膀仿佛是最温暖的.我知道依喂在父亲的身旁仿佛是最开心的最快乐的最幸福的.  
  但我始终不会真正的理解,明白我的父亲.父亲依旧把我放在肩上,我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会突然问我:DESN,长大了,你会孝顺我吗?童言无忌,我大胆的答到:爸爸,我......会的.  
  我不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或许只是一时要讨得父亲的欢心,或是想多依喂在父亲的背上,父亲笑了许久.   
  事实上,父亲常常惯着我.他问我的话,他知道我只是随意的敷衍随意的附和罢了,  
  但他真的很高兴.  
  我发现父亲是不一般的,因为我知道父亲是积极的乐观的坚强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但对命运的不屈服,每个人皆有不同,"今朝酒今朝醉"一生何必要拼命的积攒那么多的钱呢.  
  多少人啊!一生忙碌,当我走上社会,我明白钱在人们的眼里是何等重要啊!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人除了雷锋,几无所有.雷锋大约是某一时期的名词,父亲也更愿意让我听听雷锋的故事,但别的父亲,我不知道还会不会再讲这些故事.  
  大概也渐渐的久远了.  
  有一次我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副标语吸引住了,我好奇的对朋友念了一遍,朋友皱了眉头,奕奕的警告我:千万不要随便念诵这些标语.  
  大概90后的世界仍旧铺满了人间无奈与恐慌的阴影吧!  
  此后我终究示而不理了,由于时过境迁,那些标语随着破久的砖瓦一齐长眠于地了,随着风吹雨打的摧残,终究没有再浮现.  
  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可否认,人类的道德文明固然显的有些苍老,有些破旧.  
  50来岁的父亲,身体也渐渐的疲惫了许多,父亲的容颜也渐渐的突显黯淡.  
  也许是父亲的骄纵,也许是到了叛逆的年龄,我苛求自己有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但我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也不能象父亲十来岁般的独立.但个性使我常常与父亲发生争执.甚至激烈的矛盾,但我毕竟还太小,不能同他站在同一线上.  
  母亲在某些方面也与父亲不和,我却常常让母亲站在我的一边.  
  我却不明白自己的错误.事实上,父亲是爱我的,因为我是他的唯一精神支柱,但我的固执常常使父亲陷入了孤立,也把父亲带入了机大 的痛苦深渊.  
  有一次我抄了一篇作文,写<<我的父亲>>.作者描述的是一个花天酒地的赌徒,然我的父亲完全不是.无意间父亲却翻阅了我潦草的作文本,我不知道是父亲想要更多的理解我还是在检查我的作业.父亲仔细的读完了,父亲沉默更是无言,他被他儿子不切实际的"生动"的描述深深的震撼了,他就是把心挖出来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这样写自己的父亲.  
  沉默了许久,父亲点上了一支烟.  
  我知道父亲被我气极了,我竟然无法对父亲产生任何的解释.我曾经把激怒父亲作为我的胜利,但此时的我彻底懵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会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  
  我努力的狂跑,我无奈的望着天,带着满身的后悔,到了大舅的家中,躲着不能回去.  
  父亲知道我在躲着他,却强抑制住满心的泪水,骑着那时候的车子,把我带了回来.  
  我哭了.但父亲不会......  
  父亲问我:你的父亲真是这样的吗?  
  我低声怯怯的说:我......我......不是的......  
  然而父亲并未追问....  
  父亲拿出了一叠叠一本本他珍藏了多年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他年轻时的许多东西,跟我讲他曾珍藏的痛苦的经历与快乐的回忆,这让我看到了他内心的单纯与朴实,但我更佩服的是他独有的母亲所不能比的深刻与认真.  
  父亲让我看了他的日记,让我看了他的工作日程纪录,我发现父亲的那一面竟然是那么的有条不紊,那么的毫不松懈,那么的奋发向上.  
  母亲却不尽懂得这些,后来当我问我母亲这些时母亲只是若有所思的说:是啊!这方面还是值得你学学的.  
  父亲对我讲了许多,他甚至谈他年轻时所喜欢的女子,大概玩笑也是这般说.  
  这天他就这样把他的回忆一篇篇的说着,还教会我唱几首旧歌,唱的情真意切.  
  就这样一直到夜晚.  
  这个夜里,我在父亲讲的<<梁祝>>中深深的进入梦乡.  
  在梦中,我听到了父亲呜呜的哭音.但当我从梦中醒来时,原来父亲静静地睡在我的旁边.  
  父亲再也没有给我讲他的故事,因为父亲早已经把他的日记和珍藏的回忆一本本的烧了.  
  但我并不懂得它的意义,也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许他是想忘掉一切和所有的忧愁.  
  父亲是否也在暗示我,我不知道.  
  后来其他的一些书,也一件件的不知去向.却留下了一本<<月光下的人生>><朱自清著>和几本医书.  
  然而积聚的辛劳与苦恼,就这样一步步的陷入深渊,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我十四岁,父亲含泪而去,没人知道为什么,从外人虚伪的面孔中,我想到自己的错误,我将担负着对父亲无尽的愧疚和忏悔.然而忏悔也不在有这样的机会了.   
  也许父亲还有许多话要说,只有化做一腔泪水.  
  我翻开朱自清的背影,但我只能呆呆地望着它,直到眼泪一滴滴地落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