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13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80、90后的人们如翠绿的小草,朝气蓬勃;80、90后的人们如挺拔的嫩竹,坚韧不拔;80、90后的人们如美丽的花朵,含苞待放;80、90后的人们如雨后的彩虹,绽放光彩。

作为一名80、90后人群中的一员,我骄傲,我自豪! 危难中他们不愿独自逃生 逃走?还是救人?这个瞬间的提问,在震灾中是个异常严肃的生死抉择。在四川地震中,很多年仅十几岁的中学生,以自己的无私和无畏,令整个社会动容。 “如果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为救同学而受重伤的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被压在瓦砾中长达20多个小时。“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看着年幼的儿子咬着牙强忍泪水。12日,陈浩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个子高挑的陈浩很快跑下楼梯,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马上就可以到达安全地带了。可这时,他回头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

想也没多想,他转头向回跑,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就在这一瞬间,三四米的砖墙“哗啦”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伤势严重的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他突然扬起双手,呢喃着“我抓住她了”“我不哭,我要忍住”。和陈浩一样,晏鹏也以超出年龄的勇气和担当,让父母、救援战士和医生流泪。 14日,被埋在两层楼房废墟下40多个小时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晏鹏获救。被抬出来的晏鹏满身是伤,右腿因受重物长时间压迫已严重坏疽,无法保住。但这位坚强的小伙子从他被救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不停地向周边的人喊:“通道里还有很多同学,快去救他们!”。12日下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晏鹏所在的北川中学教学楼共有21个班1000多名师生在上课。

当时,教学楼突然剧烈摇晃了几下,坐在窗边的晏鹏被甩出了教室,摔落在教学楼外,他爬起来之际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可身边没见一个同班同学。他没有逃生,而是立刻冲进教室,但刚喊出“地震了,快跑!”,就被突然垮塌的教学楼掩埋了。上课的1000多名师生,除少数被甩出教室外,大都被掩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他们危难中不愿独自逃生,而是去帮助别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80、90后的人们勇敢、为他人着想。

80、90后的人们勇敢、坚强、独立,作为80、90后的一员我骄傲、我自豪!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