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大声喊出“妈妈”时,对面会回来一个“妈妈”12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个湖南苗家田嫂,用自己演绎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千里寻母记》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农家妇女自编自导的成功,更在于它是一部反映“留守儿童”真实生活影片。在农村里,在邻近的其他苗寨里,观众无不为之落泪。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农村里有父母中的一个或两个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他们中有的由祖辈带大,有的就靠自己生活,甚至有的一出生就没看到过父亲。他们在城市里辛勤地劳作,为着挣钱改变着这个世界,用双手扮出城市的美丽,用生命和血汗铸就着时代的辉煌。他们中大多数在水泥森林中耕耘,也有的在做着其它的城市人不愿做的事情:清洁工、勤杂工、服务员、人力车夫、搬运工,等等。而他们远离家乡后,当地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盼望着亲人早日回来,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温暖。全国5亿农民都在打工,全国有2500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教育都会因为缺失父母的关爱而改变,他们是最需要人来关心的孩子。  
  在这部《千里寻母记》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姐弟寻找外出打工母亲的感人事迹。各家媒体都对这个拍出如此好片的田嫂惊佩不已,说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一边种田,一边用借来的DV自编自导拍摄了一部时长近两个小时的电视剧,并在三天内就完成了,还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实在是不易的事。 但我觉得,真正让人感动的并不在于她是如何伟大地产生了这部影片,而更在于她通过这部影片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让人不容回避的问题,一个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  
  当城市人享受着外地民工为他们营造的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他们不屑于这些老土的低级的打工仔,从来也未曾将他们当作可以等同于城市人的人来看待。当田嫂谈到城里人看到她这部片子没有一个人流泪的现象时,我可以想见人的冷漠与隔阂,人的体验与感受的悬殊,我们不能苛求城里人也来大哭一场,但也得有应有的同情吧。这部影片早在2004年8月就已拍摄完成,而直到现在才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可看出其中传播的艰难了。何况人们更注重于它的诞生胜于它的内容。  
  我感动于片中小女孩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她是真的痛苦,她是生活中的真实和故事中的感动融合在一起后的生动。“妈妈!??妈妈!??妈妈!??”她对着山谷喊,她对着大山喊,她对着天空喊,她对着所有的希望喊。她听到了回声,每一次当她大声喊出“妈妈”时,对面会回来一个“妈妈”!是啊,那个回来的“妈妈”那么亲切,那么温暖,但她却是女儿哭喊出来的啊!  
  关注儿童,关注“留守儿童”,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他们痛苦无奈的生活,见证了他们心中的渴望,或许社会学家们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未来社会结构中这部分成长后不稳定的社会人群,但他们更应看到在现在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地方经济,支持落后地区的开发和致富是当务之急,让农民们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乐业,让他们能不再让社会发展的巨轮辗得喘不过气来,才是真正的社会和谐之道。  
     
     
  (时2006-12-24)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