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读者》2010年第10期的一篇文章《那段岁月,那份爱》,我被那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久久不能忘怀。
作品中的“我”,出生在陕北农村,吃粮多靠国家救济。为了给“我们”姐弟七个多弄点吃的,母亲几次到山里尝野菜中毒;夏天的剩饭剩菜酸了,就放点碱热了吃;“我们”掉到桌上的饭粒,母亲总要捡起来放到嘴里。母亲被病折磨了大半辈子,有时连饭都做不了,为了“我们”常常硬撑着起来做饭,好几次晕倒在地。偶而说了句酸枣好吃,第二年母亲就拖着年迈的病体到山里采酸枣,晾干后托人几经周折捎到兰州。
偶而“我”写回家的信,母亲总是让别人一遍又一遍地读,没人读时就双手握着信长久地呆坐在那里。病危时,母亲都不让家里人告诉“我”,怕影响“我”的工作和前程……联想起我还蹒跚学步的时候,有一天夜里,突然一声惊雷炸响,电灯、电视全都没电了,漆黑一片,我吓得“哇哇”大叫,哭喊不停。妈妈将我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后背安慰我,在床上整整坐了一夜,而我却在妈妈的怀里美美地睡了一夜。才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天夜里突然发烧41℃,妈妈赶紧起床抱着我去医院,做检查,打吊针,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微明。
一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跟在妈妈身后边跳边跑,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滚下来,妈妈几步就跑到底下托住我,将我的屁股重重打了一巴掌,责备我为什么不小心,然后又搂着我,哭喊问我哪儿疼、哪儿破了,又推开我,不放心地仔细地检查我身上伤口……每每想起这些事,我的眼里都充满了感激的泪水
妈妈对我总有操不完的心,劳不完的神。我常常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衣服鞋帽,让妈妈多一点休息时间;多学着帮妈妈多分担些家务,让妈妈少一份辛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让妈妈为我骄傲……母爱伴随着我快乐成长,而我也将在感恩中渐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