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才能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戴震这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先生教授《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先生:
“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
“这是朱熹说的。”
“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宋朝人。”
“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
“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距多少时间了?”
“差不多两千年了。”
“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
是啊!“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将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