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曾左右过我的思想,现在却极为反对了。面对任何人,我都可以坦言:“我喜欢做教师,更喜欢做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
我之所以喜欢教师这职业,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我脑海中总有一些影像不断的出现,每当有挫折来临,它都会激励我,鼓舞我。这就是我的初中班主任王文臣老师。可能是应了《礼记•学记》中的一句:“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吧!
文臣老师教我们时是初三,朝夕相处仅仅一学年而已,但却给我以深刻的影响。他当时才24、5岁,尚未成家,家又不在本地,住学校宿舍。他平时很严肃,总好像是在思考问题;他高兴的时候只是微笑,从不大笑,但可以断定是从心里笑的,所以给人极为轻松愉快的感觉。他讲课很精彩,抑扬顿挫,我们常常不自觉的被他带到数学世界里。那时,我们班一共四十个学生,十四、五个男生,每当课间时,我们男同学就围成一圈儿,你一句,他一言地扯皮,逗笑,而最多的就是模仿老师讲课时的动作。有一位同学模仿得极为传神:(站在讲台上)上身极度的向前倾斜,头也向前探着,嘴里说道“对吧?”同时,右手拿粉笔,两只胳膊向后上方翘起,就像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鸭子。每到这时,我们都会为这个同学的精彩模仿而开心的大笑起来。这是老师每每讲课到高潮处,总要以这个动作问我们的。他还有一句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就是“因此,所以”。由于他讲课非常富有逻辑性,特别注重推理过程,“因此,所以”这个词就强调的很重,很夸张。但他习惯把平舌念成翘舌,说成“yīnchǐ,shuǒyǐ”。后来,“yīnchǐ,shuǒyǐ”和振翅欲飞的动作就成了他的标志。
他本血气方刚,又很严肃,但丝毫没给我们带来畏惧感;相反,却是细心、执着和大度。
那时学校班级里是没有暖气的,每到冬天天时,就要烧铁炉子。有的班级,不是冻得上不了课,就是烧得太热,甚至有淘气的学生,会把炉筒子捅掉,冒一屋子烟,学生老师都跑到外面。而我们整个的一个冬天,都是暖暖和和的。每天早晨天还没亮,也就六点多钟吧,王老师就会亲自把炉子点好,他从来不用学校的烧炉工。七点钟后,我们来到班级时,教室内已温暖如春了。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白天,他亲自和劳动委员带几个男同学专找好拌子,劈得细细的;煤也都专挑小块,用小车推到走廊,备得足足的。现在我想,如果没有对学生、对教师工作高度的热爱,是绝对做不到这点的,况且还是个男教师。
他教我们时,从没排过名次。当时我的成绩不大好,可能是后几名,不免很自卑,所以从来不大吱声,只是闷头学习。可是,到了第二学期,也就是初三下半学期的一天,王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我,他瞅着我,很满意的说:“孟祥荣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脸上现出了微笑。说来也怪,从此以后,我的信心大增,成绩直线上升。他对所有的学生是表扬多(但也不轻易表扬),批评少(几乎是没有)。我们班那时四十多人,90%以上都顺利的升学。现在天南海北都有,甚至还有到国外发展事业的。
他还有股拚命三郎的劲儿。85年我们初中毕业后,他就被调到三中教高中了。他为了让我们班学习最好的一个学生考大学,竟然把他的中师录取通知书撕掉了。那名男同学在考中师时考了全局第1名。在那个年代,考个中师是相当的不容易的事情了,而且上了中师、中专就等于有了“铁饭碗”,就是国家干部,就有正式工作了,这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尤其作为一个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不好的这个男同学,就更重要了。他课下要上市场替父母卖菜,一边卖菜,一边看书学习。家长当然不同意他上高中,老师就几次亲自到家中作家长的工作,最后打了保票后才勉强同意。结果王老师一教三年,学生也不负厚望,应届就考入南京华东工学院。这时王老师才舒了一口气。现在谈起这件事,他还心有余悸,说他自己那时真是太过于鲁莽。
作为男老师,教学中竟没有学生受过他的体罚,也算是少有了。仅有二个插曲,一男同学上自习串座说话,他有点生气,被他叫到前面,抬腿一脚,那名男生顺势往前一挺,脚就只是碰到了屁股上,他笑了,大家也笑了。还有一次,一名男同学搞恶作剧,在女同学的书桌膛里钉了钉子,结果书包被刮了个口子。这回老师可真急眼了,挨个审问,所有男同学“宁死不屈”,楞是没有审出来。后来停课调查,“案犯”一看事要闹大,“勇敢”的自首,才得以告破。他揪住“案犯”的脖领子(那同学个子比他高半头,他得仰头看),气得脸红脖子粗,嘴里说打却始终没有下手,样子很滑稽,后来也只是向家长告了一状了事。
二十年来,每每谈到这些,依然记忆犹新,都是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的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每每相遇,都要详细的打听学生们的境况,XX在做什么,生活的好不好等等,他都牵挂动着。当然,多的是喜悦和自豪。也有个别时候,他会长叹一口气:“哎,我最放心不下就是他了。”无不令人感动。我每有进步,都会把喜讯报告给他,他也常勉励我要好好工作,告诫我要教一门课,不要丢掉业务。
现在,王老师仍在教育岗位上,不过担子却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他以更加开拓的精神不断的进取着、奋斗着,默默的奉献着。在他身上有无穷无尽的东西,尤其是他的孜孜以求,行不言之教是我辈为人师者所应该学习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庆幸生命中有这样的一位恩师,我将沿着他的足迹充满着希望的前行。
2006年3月28日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