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16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久闻皇城相府大名,虽心向往之,一直未能如愿成行。今天,我们就来到了这个著名的“晋城古城堡”。

皇城相府作为清代早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陈廷敬的府邸,文化内涵丰富,历史遗存非常之多,且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于是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

进入中道庄的大门,引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牌坊,上面记录了陈家子孙考取的官名,大大小小共有16格,可见陈家子孙人才辈出啊!继续往里走,我们走进了大学士第。跨进大门,看见的是一面大理石屏风,上面雕刻着翩翩起舞的凤凰,旁边点缀的是八种奇花异草,乍一看,凤凰犹如真的一般,好似马上就会飞出石面。

继续往里走,还有各种陈廷敬接见招待客人的地方,但其内的陈设十分简单,除了康熙皇上御赐的对联匾额外,就只有紫檀木的坐椅和桌子了。导游姐姐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他任左都御史时,官场上行贿受贿成风。于是,他上书皇上要求制定严厉的制度,以改变不良风气。他的建议被康熙采纳,责令都察院严惩不法之徒。由此可看出,陈廷敬以清廉正直闻名。

“洛阳的朋友们,我们继续往前走。再往前走就是当年康熙皇帝下榻两次所住的地方。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康熙皇帝卧室的床上顶天花板,下踩大理石,寓意就是‘康熙皇帝办工做事顶天立地’。”导游姐姐一边介绍着,一边带着我们从中间的一扇门跨了过来介绍到,“在当时,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康熙的御道,其次的文武大臣从两边的小道按‘左文右武’的顺序依次进入。”

绕过了这里,我们径直来到了中道庄的配套建筑之首——小姐院。“十三上楼十四嫁”,说的便是封建社会的小姐们的生活。到了十三岁,女孩儿们都要上到各家二楼的闺阁,一直到十四岁嫁人之后才能下楼。走进小姐院,立刻被香气所淹没。仔细一闻,这里面不仅掺有花香,墨香和书香的香气更甚。跑到门旁一看,屋里不仅有传统的女红,而且文房四宝一样不少!原来在陈家女子在当时都已经能读书了,可见陈家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书香世家”啊!顺着小姐院的后门,我们来到了供小姐们游玩的花园。花园不大,一边是城墙,一边是管家院。花园中央有一片湖,湖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样子类似为蚌类,意思为她们是陈家的掌上明珠。靠近城墙一侧有一个秋千,可以坐上去感受一下当时小姐们唯一的娱乐项目。真可谓是“秋千再高高不过城墙,桃花再美美不过姑娘”。

随后,我们踏上了可以登城墙的楼梯。顺着台阶拾阶而上,我们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整座宅院的最高处。都说“站的高,望的远”,放眼望去,晋城的山山水水都被我尽收眼底。相府内的嘈杂跟晋城山水和谐的绿色根本不搭调,如今皇城相府已是人的海洋,若是想在此找到之前的那份幽静是不可能的了。向远处望去,青山的山顶上还围绕着丝丝的白云,那白云就犹如从棉花糖上撕下来挂在那儿的一般,带给我一种梦幻的感觉。

登上最高的城墙,放眼望去全是瓦青色的屋顶、随风漂浮的旗帜、土黄色的墙壁以及翠绿的树木,风景真是不一般的秀美!小鸟翅膀划破空气,淙淙清泉叮咚流下,微风轻轻拂过脸颊,

好似仙境一般!站立此处,最显眼的便是耸立于城楼之下御楼之上的河山楼。

“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楼平面呈长方形,共七层。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并且其暗层内有井、有碾、有磨。楼顶设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导游姐姐甜美的笑着介绍道。哇,原来河山楼是用来防御的啊!怪不得建的这么高大!

参观完河山楼,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康熙字典博物馆,知道了当时《康熙字典》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收字最丰富的字典。后来定名为《康熙字典》。虽然字典问世时,陈廷敬已经去世,但他为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被后人所敬仰。

皇城相府幽深曲折,徘徊回旋,随处可见诗联画作,处处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韵味和人文精神。后人为称赞陈廷敬的一生,也写了一副对联:“秤直钩弯知轻识重,磨大眼小粗进细出”横批:“心清水浊”,颇耐人回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