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读书论8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傍晚,吾神游之时忽想起那个夸夸其谈的赵括来。“故书不厌百回读”此人自幼熟读兵书,但却毫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白白断送了四十万大军的性命。

时至今日,错误还在继续。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下,哪一位少年朋友不是自幼熟读诸子百家、古今中外名著。盲目的读书使众多“满腹经纶的学子”成为平庸之辈。原因便在于这些人总是在追求读书的速度,往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另一本书已经读了大半了,这样就像在填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没有一丝是融会贯通的。如此读书,纵然才学满腹亦是枉然。

难道读书就无益处了么?其实不然,读书的益处甚多,但是需要“精读”。所谓精读就像羊吃草,不断咀嚼、倒嚼直至完全消化,并在不断的品尝中得到什么有毒,什么没毒,那一片草丛更适合我品玩,从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恍惚间,战国人苏秦锥刺骨苦读治国之道的宏章伟略映入眼帘。他的说客路坎坷艰难,但是他在四处碰壁的窘况下,不断积累经验,最后终于顿悟治国经略,提出合纵抗秦的正确主张,最终肩挎六国相印衣锦还乡。

思绪飞扬,又把我带到八年抗战时期。 毛主席雄章伟略,带领中央红军打了一个个漂亮的阻击战。但是,在这紧张的革命时期,毛主席仍然不论寒暑,不论身体好坏坚持挤时间读书。毋庸置疑这些书籍对于毛主席融古今之战役,将用兵之道灵活多变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汉朝时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其中“善读”二字可谓发人深省。如书可精读自然如对症下药,如书只可泛读则反其症而行令人徒增烦恼祸患。

饮水当思源,当我们翻开《论语》《老子》《周易》等一部部惊世巨作之时,不难想像他们的作者当年灯下苦修时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些书籍得到启示。

假如当年周文王可以看到孔子因为他的作品从而悟得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假如孔子可以看到宋代赵普以自己所著的论语治国平天下,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

“哗啦”暴雨倾盆,提前结束了我的神游之旅。“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轻轻吟诵了这般诗,通论古今从书成名者皆精读、善用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