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家有七个姊妹,她老大,没有嫁出去,找了个上门的女婿。上门女婿,在村里当支书,人很高大,回家时帮着周老师烧火,出门骑一部红色的摩托车,从来不戴头盔。
周老师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教三个年级的语文。刚一出门就有小孩喊“周老师好”。周老师把漂着鹅毛的一盆水泼掉后,看着小同学说:“还要放牛呀,明天开学了。”
问周老师一天杀几只鹅。说三只也有,两只也有。杀过后卤好,村里人只是家中来客了,才会来买,没事是舍不得吃的。买也只是一只鹅腿,两只鹅翅,做个荤菜的点缀。周老师边说边去门外抱柴。柴是山上劈下的松树枝子,烧火很旺,烟也有股香味。抱过柴后,一只母鸡在废纸箱子里下了蛋,周老师掸了掸衣袖抓了把玉米撒出门去,母鸡去吃玉米,周老师把蛋放进米桶中。摆好米桶后,周老师坐在一只小凳上洗一大盆衣服,“吭!吭!吭!”,衣服在搓板上搓得很响。这种声音在城里有几年都没听到了。
周老师洗衣服的手刚在热水中扯过三只鹅的鹅毛,那种手是经年见水的模样,有裂口也有皱纹。
干着活,有一赤脚的小泥孩来买烟。周老师用围裙擦了手,站起来收钱拿烟。给烟时问那小孩:“明天开学了,你去不去念书?”小孩站着镇静地把一条垂下来的鼻涕抽回去,不说话。周老师说:“你爸爸有钱抽烟,没钱供你上学?你对他说,你不去上学烟也不卖给他了。”小孩接了烟跑了。
周老师回到洗衣盆前去搓衣服。一个拄着竹杖的老人进来买鹅头。他说自己天天打吊瓶,精神也不见好,活不久了,不如吃吃。周老师在砧板上破鹅头,包好了送过去说,能吃就好。老人拿出一个塑料纸包,抽出一块钱。周老师说:“算了吧。”老人说:“你帮昭昭的二女儿交了学费?”周老师把钱收了说:“不是帮他交,垫上了。那孩子放牛时总在学校门口转,看了心里不舒服……都帮也帮不过来。”
老人接过鹅头抖抖地走了。
周老师洗完一盆衣服后,又挑着桶去打水。灶锅里一直“咕嘟咕嘟”响着。周老师挑水的间隙加了一回柴,打开木锅盖用勺搅了搅,说养鹅的吃不到鹅,指望它换两个钱……
周老师连续不断地干着活儿时,我们坐在她的堂屋中喝着她泡的茶。她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干着,那些事像排好了队不紧不慢地来了,没有尽头。
她也许要这么一天一天做下去,做一辈子。她的忧伤和欲望都没有我们这几个闲在的人那么强烈,不断的劳动或他人的苦痛占据了她的心吧?我一直相信劳动最能平复内心,同时帮助别人也是幸福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