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华文化的瑰宝10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过许许多多令人啧啧称奇的智慧结晶,有通俗易懂的歇后语,还有举世无双的汉文字,更有博大精深的诗歌……在我看来,能称之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并不是奇妙多端的汉字,而是令人如醉如痴的诗歌。

我喜欢诗歌,我们六(5)班的同学们都喜欢诗歌。诗歌令我们陶醉:它的朗朗上口令我们陶醉;它的字字珠玑也令我们陶醉;它的高深莫测更令我们陶醉。但是,正因为它的含义深远,大多数人就只能迈进它的门槛,领略一下它的韵味,就无法再继续前行了。今天,天赐良机,杨老师要给我们上一堂关于古诗的教研课。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上课铃一响,就迅速找好了自己的位置,端端正正地坐好啦!

杨老师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她将本次的教研课设计出了重重关卡,令同学们眼前一亮,真是有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啊!大家精神立刻振奋了起来,都想像开班会那样直接“KO”杨老师提出的每一道难题,成为传说中的“独孤求败”。

杨老师首先给我们上了一道“开胃菜”—清炒组名。每个组都以最洪亮的声音,无比自豪的将自己那充满激情的组名和口号报了出来。它们那诗情画意般的称号,个个都蕴含着同学们智慧的结晶,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然后,我们的古诗“三剑客”闪亮登场了,他们就是同学们公认的古诗小能手:聂臻、龚洲、冯心竹。他们带来了许多名扬中外的古诗赏析,令所有同学都迅速记住了它们。《将进酒》中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气概,让同学们记住了它;《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忧国情怀让同学们记住了它;《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勃勃雄心,让同学们记住了它……他们的赏析都十分到位,表演得非常成功。在最后的评比中,龚洲的《龟虽寿》惊险地获得第一名,其他俩位虽然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也只好退居二线。

当答题环节开始的时候,浓浓的火药味更是迅速地蔓延起来,每个人都是分秒必争、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假如答题机会被对手抢走了,同学们立刻锤胸顿足、唉声叹气起来;当好不容易抢到答题机会之后,心急火燎的我们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用最大的嗓门,不,几乎是咆哮着回答完问题。那一双双小手都像闪电般快速举起,说话时也快得像机关枪扫射一样。教室里几乎是“硝烟弥漫”,同学们那熊熊燃起的热情之火把整个课堂都烧了个“热火朝天”。

最后,伴随着龚洲所在一组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诗歌的旅行。在这次充满激情的诗歌赏析旅途中,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拿到了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有了它的帮助,我们相信今后一定能更好地在诗海中遨游,去探寻中华文化的这个瑰宝。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