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成群结对,亭亭玉立,争相比美,不亚于快乐女生选秀。
一、 荷塘印象
秋阳温暖,秋风佛面。
今天目的地是——青华海。
去前,朋友就大谈特谈关于那成片成片的荷花池,无边的绿,绿中探出朵朵粉嫩的荷花,以及手拿竹篙,泛舟于花叶之间的人们。从未去过青华海的我,想着这些场景,努力回忆着初中语文课本上宋代周敦颐《爱莲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和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里“像亭亭舞女的裙”和“江南荡着小船,唱着艳歌的女子”,梁元帝的《采莲赋》“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西洲曲》里“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等赞美荷花和采莲的描写。一路迎着风,我在想,青华海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像我喜欢的向日葵那样,成片成片朝着太阳开放?温暖而有希望?
路两边是蓊蓊郁郁的小树和林立的村庄,还有一条小河及青青河边草。左转,写有“青华海”的牌子立在门口。远处,人影晃动,热闹不已。我迫不及待地朝着两旁都是杨柳的小道飞奔而去。遗憾的是,已是霜降时节,十月荷塘里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没有粉嫩的荷花,也没有采莲人,只有泛着黄的荷叶,在秋风中摇晃。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因为远处的游人和附近蹲在田里挖藕的中年妇女,让我更想一睹没有荷花的荷塘里的别样风景。路边的杨柳很青,草儿很肥,还有棵棵嫩绿的青菜,被遗落了。一片片荷塘,肩并着肩,手拉着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水中央。
这就是我初次到青华海,对这片荷塘的印象。
坐在长满翠绿翠绿的高埂上,吹着徐徐秋风,荷塘水和蓝天白云连成一片。荷叶成群结对,亭亭玉立,争相媲美,不亚于快乐女生选秀。获胜者抬头挺胸,等待颁奖,一支支莲蓬是她们的奖杯;落选者俯首称臣,五体投地,化做淤泥更护花。荷塘里水面上漂着成片的水葫芦,开着朵朵黄色小花,随风送来淡淡清香。一个年过六旬的鹤发老者,撑着一支长篙,泛绿波于塘间,船里小儿探出小手和小鱼嬉戏着。田埂上,穿着光鲜着,布衣者,持伞者,戴帽者,均手持渴望,闭目养神,心随杠动,不一会,一条白肚鲤鱼上了岸。
远处白墙青瓦,小楼林立,高耸入云,漫步云端。对面的毛公山和哀牢寺隐约可见,映入河底,交相辉映。此刻,白云姑娘们聚拢了,肌肤如棉,面若桃花,吐气如兰,清如莲花,对着青华海这面大镜子贴花黄,阿娜多姿,变化万千。鸭子也来凑热闹,前前后后,老的携幼,赶着趟儿,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水葫芦下,鱼儿受惊,四处乱窜。鸭子趁胜追击,场面甚为壮观。头戴草帽,脚踩小船,手拿镰刀的老农,俯身割水葫芦,身后箩筐随船渐行渐满,到岸时,已将秋天满载而归。百米开外,还有船两只,锈迹斑斑,从断裂处,看见了岁月在天地间风起云涌后,沧桑尽现。漫步田埂,青草为毯,如漫步天空。两旁桃树为屏,绿黄相间的叶,一片,一笔,一划,抒写深秋青华海。树下垂钓者,借荫乘凉,目光淡定,待丰收爬上鱼杆,喜悦也爬上眉梢。白云悠悠,风儿轻轻,水儿哗哗。我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就看到树下的你,格子衬衫,皮肤黝黑动人。哦,原来你在这里!你一定是几百年前坐在江边钓鱼的小孩,经过几百年风吹,日晒,雨打,你化为石桥,穿越时空来到了这里。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掉你容颜。
走上林荫小道。道旁有两棵树,相得益彰。一棵是木瓜,一棵是花红。曲径通幽处,是朱色小拱桥,桥尽头,是起隔几里就能闻到香味的农家小院。返回时,遇见一男一女。男的提着一条鱼,女的抱着一捆柴。不一会,农家小院里,炊烟随风起,菜香随风飘。
看着徐徐落下的夕阳,闻着不断飘来的菜香,我实在控制不住肚子里谗虫一个劲的撕咬,和一个大叔借了支鱼杆,找了个小方凳,在塘边的埂子上坐了下来。心里直叨念着:快上钩,快上钩,我还等着喝鲜鱼汤呢!哎,这招还真灵。不一会儿,鱼杆动了,一条肥美的鲤鱼上来了,拿去大爷哪里一称,两斤有余。付了钱,我一路向着香味飘来的地方狂奔。
和朋友在小楼上,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赏着荷塘美景,联想着刘备和曹操当时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怀。一杯茶下肚,就见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端着一锅热气腾腾上来了。锅里的汤还在翻滚着,除了鱼之外,还有土豆、豆芽、粉条等。朋友和我迫不及待地将桌上的葱花、生姜、花椒、火烧辣椒、薄荷、盐、味精等各种佐料放齐了后,就开吃了。先喝一碗鲜鱼汤让空空如也的肚子垫垫底,然后吃一大块鲜嫩的鱼肉,夹点农家小院自家腌制的小咸菜——酸萝卜条和泡白菜,沾着沾水,各种美味在嘴里、肠道里、胃里起着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聊一聊脚下的荷塘,期待明年荷花再开时,一起来相聚。
我走在洒满晚霞的小路上,在充满莲蓬香,蛙鸣声的荷塘夜色里,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