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1600字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有关红岩这本书: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

——故事所述年代及背景

真正的活着

——《红岩》读后感

我们这么多年来,经历了或者看到了许多的生生死死,但死亡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许多人都讨厌死亡,厌恶死亡?

是因为害怕死亡吗?还是别的原因?

尽管死亡是人必须经历的,也许我与别人一样也害怕死亡,我怕死亡会夺走我所珍爱的人的生命

——题记

我想,有关这个问题,我在《红岩》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成岗的视死如归;江姐的坚贞不屈;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许云峰牺牲自己,任何时候都不忘党的工作……这些人虽然已经死了很久,但他们还好像还活着一般!他们的事迹被写成了书,一代代的存活了下来。

而我只是一个平平淡淡的初中生,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没有一个目标,也没有抱负,我就这样在平淡的时间中虚度光阴。

在这时,我捧起了红岩这本书,走进了一个战争的年代。

抗战胜利纪功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

这是一个人民奋起反抗的年代,更是一个流血的年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所写的长征,这是红军两万五千里战略转移和向抗日战场大进军的光辉写照和热情颂歌。要说革命的诗词中我最喜欢这首了,它把红军战士英勇与克服险峻的力量,形象的描写了出来,正如这本书中,所写的人物一般,他们有不怕死亡,不怕困难的钢铁精神。

面对敌人无情的枪口,许云峰曾经说过:“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但当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在他们这些爱国的革命烈士面前,敌人的严刑拷打只不过是肉体的折磨,但这些却动摇不了这些将士们的爱国热情与革命精神。

也许那时候的人,那样坚强的革命烈士看到的世界,并不如我们想象的恐怖,黑暗。我相信,他们看到的是无限美好的世界,耀眼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也许正因为他们想守护住这篇带给他们无限希望的美好的土地,他们才会奋起反抗,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还想保护它。

读完全书,其中有一个片段令我潸然泪下,那是解放前夕,在城门外的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那是敌人的暴行!队友的牺牲使江姐愤慨,然而但当江姐看向受难者的名单时,却骤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痛苦,怎能想象!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面对无尽的悲伤与痛苦,她想到的却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想到的是华为的妈妈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权利在这里为自己的私事继续颓废下去,流着眼泪革命又怎能胜利!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她把这些泪水都换成了对敌人的怨恨,正是这些怨恨转化成了她的动力!

是她,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那场炽热的大火,在眼前哗哗剥剥地燃烧,成片的茅棚,被火焰淹没,熊熊的烈焰红了半边天……

我望向窗外的夜空,在一片万物寂静时刻,不再有任何的苦难,仔细看,明亮的群星多闪烁,不再有任何嫉妒、丑恶、无知,有的只是快乐,愉悦。不知道那些革命烈士看到我们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会不会为自己的牺牲和自己的坚持感到欣慰呢?

另外,令我影响最深的,恐怕也就是:江姐,李青竹和孙明霞在绣红旗时的场景了吧。尽管她们不知道红旗的图案,但她们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不知道是谁先缝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小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热血奔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针。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这是一幅欢乐而又严肃的绣红旗的画面。

上学时,我们每天都会升旗和降旗,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天天听到的国歌,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但文中江姐却在这五星红旗中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她知道在越狱和屠杀的斗争中,必须付出众多生命作为代价。这代价,也许是自己,也许是别人,但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

然而天意弄人,在那之后没多少时间,江姐这多绚烂的“监狱之花”散落了。

犹记得,我们七年级上的班班唱,女生进行了歌曲绣红旗的表演。歌曲所写的就是这幅场景。那时候我是指挥,这是一首刚柔并进的一首歌曲,但那时,我们觉得这是一首老歌,又是解放时候的歌,与现代的歌曲完全不同的两首风格,甚至感觉有一些落伍,于是也就没有当回事。那时候也许我们会认为,只有奶奶外婆一辈的才会唱这种歌吧!大家都没有干劲,拿着一张红旗,手做出绣红旗的动作,都好似心不在焉。现在再回想起来那时我们对如此美好的生活竟然没有一点珍惜。

在这本书的最后,为了减少敌人对渣滓洞的压力,刘思扬牺牲了,我特别喜欢他死前最后说的几句话: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我们……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烂的朝霞,发射出万道光芒。

也许这些人就是真正的活着,永远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后记:这是我第一次读有关革命的书,说来也不好意思,像我们这一代的小孩从小就看一些动漫啊,打着电子游戏,没有体会过一点点苦的生活,更别提在解放前,我想现在我们这一代,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江姐那样,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还能临危不乱,受到如此折磨还能保持自己的底线。读了这本书,我被江姐的临危不乱,坚贞不屈所震撼,同样是女子,我会面对一些小困难就退缩,而江姐面对死亡都可以无所畏惧。小时候看到爷爷看电视时,总会看一些有关革命的片子,而我又觉得恐怖,其中的枪战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于是就叫爷爷换个频道。但如今想一想,以前的革命战士就生活在那个年代,天天要面对这些,提心掉胆的过日子。如果人民没有进行反抗,没有这些血淋林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么美好的日子。也许,我们连那些革命烈士的万分之一都不如吧!也许,他们面对的折磨,正如如今我们即将遇到的困难,再说的实际一点,也许小到一道数学难题,你是否退缩,等待老师的评讲。还是自己动动脑筋,自己解决,在这之后体会到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也许相同的,我们都学会了一道题的解法,但不同的是,自己解决问题的所获得的一种成就感。这些话是我想对自己说的。记得在小学时,参加奥数班,其中的题目对我刚刚开始看来都好像是天书,于是就放弃了思考,也失去了自己独立解决题目的机会。听过老师评讲之后,会明白自己也许就差这么一点点就会得到答案。也许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多坚持这么一秒,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有另一种可能,我们将会遇到的这个磨练,会大到一个人生的抉择,徘徊在善与恶的一瞬间。但我想也许之前的我并没有面对这些的勇气,之前的我会逃避去做一些选择。但我想: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面对选择时,尽管还是会害怕,会彷徨,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胜算,我也要像江姐这样,能够挺起胸膛,骄傲地对这些困难说,胜利是属于我的。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会用它来寻找光明,这份勇气足以使我在今后的人生中无所畏惧,迈向成功!

赵蔚宇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