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燃烧14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我看来,电影节有两类片子值得品评。

第一类实属感性主义,它可以把一个故事讲的神完气足,高潮迭起,写人性纤毫毕现,拳拳到肉,比如说《霸王别姬》、《一代宗师》;第二类确属理性主义,它们似乎跳出了俗世的禁锢,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细数历史与未来,镜头冷静得如在深海中潜水,这气场足以令人震撼,比如说《辛德勒的名单》、《龙门客栈》;不过还有一类更是奇绝,它容两者为一体,既拍出人生的底子,又在这底子上绣花、唱歌、叹息,他能把题材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挖掘到你灵魂深处,甚至令人窒息,而《一九四二》就拥有这种效果。

其实感性和理性的拿捏是我们穷其一生需要思考的话题,电影如此,人生亦如此!

有的人挺感性,于他们而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而有的人却很理性,甚至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感性让人细腻,理性则令人思考。风花雪月固然极美,可洞悉世事不更超然和洒脱?

一个人的感性与理性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而全人类的感性和理性决定的却是历史!感性与理性在社会中其实就上升为人文和科学,不过人文关注的是现实,而科学关注的则是未来。诚然我们活在当下,却也要学会登高望远!

从小便迷苏轼,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早在学语时就能咿呀背诵,可读到今天,却始终未能彻悟。该是有多大的底气和境界,才能在风雨飘摇之中,吟啸出如此一番淡然?林语堂评苏轼,称其元气淋漓,浑然天成;王国维则以之为不可无一,不可无二;而刘辰翁则更直截了当,词至东坡,如天地奇观!

读东坡十一载,也许正是感性与理性的交错,才造就了这个如风的男子。书香门第,苏轼耳濡目染地浸润着文气,感性的一支笔极抒其年少情怀;可当名噪一时后的横祸飞至,他却一度踟蹰,直到潜心钻研儒释道中的内涵,才让理性的灵光闪耀在他的双眼,给予他拯救,不再茫然;而真正的大文豪苏轼,足以空前绝后之时,正是他半官半隐,纵情山水之刻,当用感性的心去感受,用一份理性的智去思考时,他的文字中才真正出现了能够流传千古的东西,那边称之为哲思!

感性和理性足以让一个人熠熠生辉,而人文和科学又会如何影响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呢?

温总理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虽活在当下,可更重要的是该看清前方的路!也许,从人类走出原始森林的那一刻起,人类就选择了进步!我们要生存,更要生活,我们不仅要生活,更要活得精彩。修道院与火星的问题,不仅是人文与科学的探讨,更是人类发展方向的探讨。人文决定着现实,而科学决定的却是未来!所以人们一边进行着工业革命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一边又不断探索着新大陆的征服与扩张。不知道16世纪的人们是否也为了蒸汽机和新大陆而喋喋不休?

人文与科学其实并非二元悖论,其实他们都在同一个时空内走向永恒。《圣经》中的旧约宣扬幸福,而新约却启示人们通过奋斗去追求幸福,贫困与饥饿固然不容忽视,但火星上的探索就毫无意义吗?

也许,生活中,我们触碰不到这样严肃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去思考这类关系。东坡只道“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感性自然与生俱来;可人亦是会思考的动物,理性便成了我们的救赎!“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可后天很美好!”不只是哪位智者曾这么总结过。也许今天与明天,我们还在为人文与科学谋求一个万全之策,但后天美好的生活却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来临!的确,生命就是一种矛盾,唯有其矛盾,才能真正彰显生命的潜力!

我想,感性是一把火,而理性则是名贵的香料,只有当两者忘我的融为一体时,才能散发最迷人的芳香。

点燃生命的火把,尽情燃烧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