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是选择了在这里落定。
我捧着一束正值花期的菊,站在他的坟前。大山里的风亦是如此轻柔,悄声拂过我的面,墓碑上刻着一段字:“黎明开始,黄昏结束,一步一个脚印,让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深呼吸,我放下花,走进大山。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呐,来的时候正值花样年华。”山里人爱说他的故事。城市里的日子总是高负荷运转的,奔忙,无畏的奔忙,他奔忙在城市里,满心雄心壮志,却渐渐被碌碌无为,无用,无伯乐,无前途等词语包裹,在茫茫人海里,消磨着他的年轻。对,因为年轻,他开始对一切感到愤愤不平,觉得自己生活得没有一点痕迹,或是说没有任何意义,他是努力的,热血的青年啊!而卖力的工作换来的只是不顺,挫败感一波接一波愈发地鲜明,全都刻在他的心里,终于,他选择了逃亡,放下工作证的那天,他便收拾行李,走进了这座大山,是的,去支教。
才开始的日子总是困难的,山里人口音很重,不能顺利地沟通是常有的事,山里的生活很清贫,有时候或许一周都吃不上肉,晚上和老鼠共眠就更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才来的他,也是不习惯的,山里人常常都会看到他一个人在黄昏时坐在小山坡上抽烟,一坐便是几个小时,大概是在为自己的冲动而矛盾着吧,可是他却从未在别人面前说过,只是一个人,一个人坐着而已。
我坐在他以前办公的地方,看着这周围,一张床,一张桌,一根凳,一盏灯,房间里最贵的,可能就只有那支钢笔了。山里人告诉我,多亏了他,孩子们才有的学,这地方,在他之前,已经有9个月没有老师再来过了。他对孩子们很是上心,总是耐心地教导,教室后的黑板上整齐地写着他对每一个孩子的期望,教室里的书桌是破旧的,而书桌上每个孩子的梦想却是饱满的。山里的孩子,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上学,条件特别差的,大多都被父母留在了家里,而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山里人说那段时间,他经常奔走在学校和孩子们家的路上,是在向父母争取吧?!争取孩子们的未来。山里的孩子,总是很懂事,大多都不让他费心,遇上一两个淘气的,他也不发脾气,只是好好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也很听话,点到为止便可以了。他教的第一批学生,一到六年级总共86人,小升初联考时,六年级15人参加,全都考上,他高兴的喝了好多酒,还把以前的积蓄全部拿出来给孩子们添新装,买吃的,发红包,那天他喝得很醉,但他说他很幸福,他说他终是感到自己可以在这世界上留下些什么,他说了好多好多……山里人说他眼里是泛着泪光的,一会儿说着自己在城市的过往,一会儿又说孩子……从未有过的,从未有过的滚烫的热泪……
他终是选择了在这里落定。
而后的他,似乎明朗了许多,一个人待在小山坡看日落的情景也少了,只是,晚上他房里的灯会亮许久,大概是在批改作业吧。
他在这里任教了许多年,教出了许多批学生,大山里的人们都很感谢他。后来,后来的后来,他似乎越发地憔悴,人们都关心他的身体,怕他累了自己,而他却说没什么,挺挺就过去了。之后,便是几个月后,我来到这里。
我拉开他的抽屉,里面有本笔记,内容大多是关于教学的,我翻到最后,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快乐,像忘却了的伤;痕迹这东西要是拿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泛黄的老照片,虽然陈旧,却让我铭记一生,我把我花样的年华献给大山这一代代可爱的孩子们,我没有心存不甘,我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我把生命的痕迹印在了大山里,收获的是心灵的沉淀,回首我的过去,朴实而静好,若生命重来,我仍愿离开浮华的城市,醉倒在黄昏的山坡。
我合上笔记,坐在他桌前良久。
我亦终是在这里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