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教热心公益的东乡族企业家马希康先生1600字

2024-06-1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马希康(经名马二力),现任东乡县果园村主任。他爱国爱教,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和东乡民族教育事业。在加强政府和村民的沟通,化解政府与村民纠纷,发展东乡民族经济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奋发进取,艰苦创业

马希康先生是甘肃省东乡县人,1971年7月6日出生于甘肃省东乡县果园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居住在东乡族聚居的果园村。1991年他带着不到两千元的本钱,独自来到张掖市的一个郊区开了个不足40平方米的牛肉面馆,经过数十年的勤劳奋斗、艰苦打拼。他积攒了20多万元的资金,2001年春天他带着15个乡亲到陕西订购了一套碎石加工机。从此他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02夏年他经过多方努力后与“陕西高速公路建筑公司”签约了为该公司提供“陕西—临淄”段的建筑原料的合同。2004年底他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200多万,200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公司总共有职工60多人全部是东乡籍青年。每年可以给家乡带来经济收入近80多万元。2008年他回到东乡,与家乡几位个体户联合创办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果园砖厂”。该厂建在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的果园乡公路沿线,由于采用的设备先进,烧出的砖、瓦质量好,硬度大,色泽鲜艳,经久耐用,而且价格便宜,所以产品就成了东乡县、广河县及邻近的多个县、市民众的抢手货。经过马先生的勤奋努力,该砖瓦厂从开办初期只有员工30余人,逐步发展成为有员工80多人。员工90%都是东乡籍青年,平均每人50元天。每年可以给家乡带来85万元的经济收入。经过在商界10多年的努力,马希康先生在东乡商界日渐崭露头角。

二。热爱祖国,热爱东乡

马希康先生虽长期生活在外地,但时刻不忘家乡的建设。他积极在家乡投资,除在陕西设立公司外,还致力于协助东乡县果园乡政府搞好群众关系,2006年他担任果园村村主任职务,他主持果园村务最突出的贡献是,以其远见卓识,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化解村民矛盾、纠纷,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国家的政策,认真宣传并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积极兴办教育,果园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原来政府与群众矛盾重重,村委会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果园村难以很好的实行,该享受低保的村民始终得不到补助和照顾,村民对政府怨言不断,他耐心劝说的过程中挨了不少骂,曾多次被人误解驱逐出家门,但他始终不泄气,仍然坚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经过一年的努力村委会工作开始慢慢运作起来,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开始给予积极的支持、配合。马希康先生不但热爱祖国,也热爱东乡,他认识到祖国与东乡休戚与共的关系。马希康先生不但关心东乡的现状而且时刻心系东乡的末来,为东乡的声誉付出了不少心血,如90年代后期,他见有很多东乡青少年因为“不识字”在找工作时遇到很多麻烦,他们干最重的活拿最少的钱,甚至有的人连一个工作都找不到,为了给村民们树立起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他请果园小学的教师到他的厂给员工们上课,这活动很快爱到广大师生和群众的欢迎。为加强对青少年教育,他在社会上大力提倡德育。他极力提倡学校应重视德育教育,一再宣传“五行孝为先,五育德为首”的道理。积极推动各项有益于东乡的社会活动,为东乡社会的稳定,为发展东乡美好形象而不遗余力。马先生对东乡的未来和前途充满信心。一再呼吁东乡的有钱人应留在东乡以促进东乡的发展,他一方面诚挚的邀请一些外地的专业人士能来东乡为27万东乡人民作贡献,另一方面又殷切期望大学毕业生都能本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精神能回到东乡为家乡服务,即使决定赴外地升学的学生也应立志学成回家乡,为东乡的安定繁荣尽一份力量。他经常强调,东乡的繁荣,是与祖国息息相关。东乡需要祖国强有力的支持,同样东乡亦需要为祖国的富强做出相应的贡献,东乡不要拉祖国的后退。他认为搞好东乡的经济,保持东乡的繁荣稳定,是实现东乡人自己治理东乡的前提条件。

三。兴学敬老,热心公益

马希康热爱教育,马希康不但关心东乡社务的发展,对东乡整个伊斯兰事业亦极为关注。2009年,东乡果园兴建清真寺时他慷慨解囊一次性捐款5万元,马先生积极参与,担任该寺筹建委员会委员,清真寺修建时。他为兴建这座东乡地区最具特色的清真寺,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为此,他深得东乡穆斯林及各方人士的爱戴。2010年果园村准备把村子道路硬化时他立言道:“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一定要把村子的道路修的既坚固又平整。”

四。热爱教育,终生不懈

马希康先生热心公益事业,为东乡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春季马希康先生听到果园中心小学校园操场要硬化时,马希康先生为学校无偿提供20多名工人,并自己每天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前后总共投资12。5万元。如今的果园小学操场平整、宽敞,使学校的硬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建成后马先生不辞劳苦,经常到校巡视,具体指导,使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为的是给东乡社会培养东乡族人才。马先生不但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关心老人福利事业,每年向老人捐赠礼物。

五。爱国爱教,人人景仰

马希康先生是一位奋发,进取的东乡族企业家,他自小勤奋,凭借个人努力,白手兴家,从一般员工,经过数十年拼打,逐步发展成为东乡商界的知名人士,为东乡族同胞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他生于改革开放之秋,成长于祖国滕盛之春。他根据伊斯兰教条,每一个穆斯林都应既爱教亦爱祖国。为了富国强民,他不但个人在东乡投资兴办企业,还在各种场合,倡议富裕的穆斯林到东乡投资设厂以发展东乡经济,增加东乡穆斯林就业的机会,支持东乡民族脱贫之路。在参加各种会议时,他实事求是地报导东乡的实际状况,促进了全国人民对东乡的了解。客观上起了中国人民与东乡人民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他对东乡的繁荣、稳定,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些都充分表明他渴望尽早结束东乡的贫穷现状,让东乡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他虔诚伊斯兰教,在繁忙的商务之余,仍竭诚为宗教效力,这和他的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父亲马世清先生是热心教务的乡耆,一生笃信伊斯兰教。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马先生对宗教非常虔敬,也极关心伊斯兰事业的发展。他与全社同仁努力拓展社务,使自己企业在东乡的社会地位与日俱增,他对东乡伊斯兰教界所发生的大事也不遗余力参与,终使他成为东乡伊斯兰教的代表人物,并使伊斯兰教在宗教界享有较高声誉。马希康先生为家乡和本民族的发展竭尽全力,坚持不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家人现在住在兰州,但他心系贫穷落后的东乡父老乡亲,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为家乡谋福利,面对变幻无常的复杂事务,旗帜鲜明地坚持他的公益事业,他的这种精神深受人们景仰。

六、助人为乐、积极行善

2004年的冬季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几整小雪下过后天气变的一天比一天冷了。大年三十的晚上马先生下班后在空旷的街道独自一人溜达着,突然他看见在不远的草丛旁有一个人影在晃动,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的乞丐,蓬乱着头发,苍白脸显得脏兮兮的,大概好久没有洗过了。一双渴望被人施舍的眼睛充满了无助和迷茫。马先生走到他的跟前,亲切的问道:“你有家吗?你叫什么名字?你会写字吗?”乞丐很认真的回答:“我家在河北,我姓雷,我会写自己的名字。”马先生说:“那你到我的工地打工吧”。马先生带着他到自己的工地后,让他洗了一个热水澡,洗完后马先生拿自己的衣服让他穿,穿好衣服后带他到餐厅饱吃了一顿。第二天这个幸运者开始像正常人一样在工地干活。一个冬天过去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脸变的白白胖胖比以往精神多了与大伙有说有笑,完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一年过去了他积攒了些钱后自己开了个馍馍店。从此他就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几年后他又回到了河北,回去后他还多次写信感谢曾经鼓励和帮助他走上新生活的马先生。当我严肃地问起马先生今后的打算时,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以后在自己的家乡办个牛羊养殖厂、淀粉加工厂,以此来发展家乡经济,解决家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马希康先生是位爱国爱教的穆斯林。他在团结东乡各界人士,为兴办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竭诚尽智,在增进东乡与伊斯兰世界和东乡伊斯兰教界人士的友好联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深受所有有识之士赞赏,马先生不愧为东乡穆斯林之楷模”。

最后,我谨以一位东乡青年教师的身份献给他的赞诗作为结语“爱国爱教赤子心,任劳任怨信仰真,穆民弟兄情谊重,携手并进举世荣”。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