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各界瞩目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错一字扣一分,这一新规犹如一颗炸弹,在老师和学生心中炸开了花,临考的学生们倍感巨大压力。在高考竞赛场上,一分之差就意味着掉在了千人万人之后,意味着一生的命运都有可能因之改变。而一篇800字的作文,一不小心错上十多二十个字的学生大有人在。
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
新规如此严苛,有其现实理由,那就是现在的学生们文字功底越来越差。原因何在?多半要归之于电脑网络的普及以及手机短信的流行———大部分中小学生在聊天打字时都使用拼音输入法,为求速度不加分辨大量使用同音字,从而形成一个错别字泛滥的环境。在这样一个错别字泛滥的环境中,他们既是错别字的制造者,也是接受者,时间一久,他们已根本分不清正谬,并且养成一种写作时对文字的正误毫不在意的习惯。要纠正这一点,学校教育尤为关键,而动用“高考指挥棒”当然非常有效,“错一字扣一分”的警告将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悬在每个考生的头顶,提醒着他们平时一定要养成不写错别字的习惯,考试才不会错别字连篇。然而更多的人却对此表示不理解,最大的疑惑是:高考作文究竟考什么?
作文考的是思想才华,考的是谋篇布局,而不是咬文嚼字,这点是无疑的。因此,作文中“一个错字就扣一分”的规定将考查的重点放在文字的正误上,就显然有些本末倒置,轻重不分了。一些思想和文采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好作文,如果因为几个错别字而拿不到高分,就可能会有埋没人才之憾了。
利和弊都如此明显,向左还是向右,确实是个难题。其实,笔者以为,在二者之间还有第三条路可走。要动用“高考指挥棒”来规范和促进学生们不写错别字,不一定要在作文中动脑筋,语文考试中的题型很多,对错别字的考查可以渗透在其他题目中,并增加一定的分值,同样也能起到强化文字功底的作用。如此,又为何不能改改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