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过程,而是美丽旅程1200字

2024-06-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安娜卡列尼娜,自她在托尔斯泰笔下诞生之时,便注定带着许多争议。对于安娜,我更愿意抛开其他,单从“女人”这一身份谈谈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

安娜是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叛逆者,也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牺牲品。她相貌艳丽迷人,风度雍容优雅,热情勇敢,表里如一,真诚单纯,善良多情;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炽烈丰富的感情世界。她厌恶虚伪的上流社会,鹤立于达官贵族之外,成为沙皇时代具有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一位最杰出最迷人的女性形象。

我羡慕安娜,她拥有打破沉闷生活状态的勇气。安娜16岁时便由姑母做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卡列宁。这种不是基于爱情而是出于家长之命的婚姻,是对一个单纯幼稚少女的精神摧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冲击着整个俄国社会。新时代的气息,唤起安娜追求个性解放和向往自由爱情的热情。她憎恨卡列宁的虚伪自私,厌恶他的冷酷麻木,不满家庭的束缚和封建理教的禁锢,她不愿像当时上流社会贵妇人那样过着虚伪淫乱的二重生活。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她不顾一切,勇敢地作同丈夫卡列宁分手,跟渥伦斯基相爱同居的抉择。即便安娜最后还是走上悲剧的结局,但她的选择与敢于改变,却深深影响着读者。女性,不是附属品,而是拥有独立灵魂的个体。每个人可以选择勇敢而独立地生活。

我支持安娜,她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与卡列宁的婚姻里,没有情感,更没有爱,有的是虚荣,表演。我相信,安娜也曾试图去改变与卡列宁之间的相处,但却更深地看清了对方自私而冷酷的模样。正是尝试的失败,压抑的情感与生活的苦闷,才促使她建立起离开的想法,而适宜的人便出现于生命中。有些情感,你一眼便可以认定它就是爱情,没有深思,没有熟虑。她初识渥伦斯基,就注定要与他产生爱情。对于安娜选择与渥伦斯基在一起,大概很多人褒贬不一。我认为,安娜是没有错的,这是她积极生活的象征。她的丈夫并没有尽到作为丈夫的责任,物质的满足不是唯一。而安娜,她妥协在多年的婚姻里,她的付出与牺牲是可见的,如今,她有权利去追求更适合她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希望过得更好,安娜也不例外。她并不能预见自己会被上流社会排挤,不能预见与渥伦斯基的生活会同样不幸,甚至更不可能预见自己要为此结束生命。但她的行为却正表明她向往好的生活,她热爱生命,她善待生命。

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到安娜之死时,竟失声大哭,并嘴里念叨:安娜要死了,安娜要死了。安娜的死,固然是可惜而可悲的,作品中安娜的性格形成与经历发展,是注定她将死的。安娜虽然死了,但安娜一生中坚守的那股追逐的精神却没有死。她爱自己,爱生活,有激情,有追求。她追求爱情的永恒,即使最后充满伤痕,也奋不顾身;她活在当下,不信来生,让此时此刻,不虚此生。安娜的生命永远都没有黄昏,她生命中的每一个经历,都能给予读者深深的反思。女人,你的名字不是一定要叫脆弱。你可以鲜活地生存,你可以轰轰烈烈地尝试,你可以真实地拥有。

生命不是过程,而是美丽的旅程。在这一生的旅程中,风景有亮与暗,情感有爱与恨。很多人选择等待,等待美丽的事物出现,但其实,美是靠自己追逐而得。你若能如同安娜一样真实地生活过,积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便可以享受旅程般的生命。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