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阳光被屋前的老榕树滤去了闷热,透过窗棂,斑斑点点地绣在褐色的 书架上,也绣在轻飘的书页上。
时光倒流,依稀记得,儿时的我,爬山、遛狗、摸鱼,无一不在行,是个地道的乡村疯丫头。
直到那一天,邂逅了书屋。“青、山、书、屋。”幼嫩的童音轻轻读出木匾上的字。推开门,静谧的书屋,很温暖。
书屋诞生不久。我和一同前来的伙伴算是书屋成员中的第一批,也可以自称“元老”了。刚来,书屋并没有想象中的优雅森然,几个旧得发灰的书架静静待在角落里。架上的图书歪歪扭扭地倒在一边,枯黄的画册零零散散地堆在一起。即使如此,我还是饶有兴趣地翻着书,细数页码,念着文字。
不丰富的知识粮食却让我们一群懵懂的孩子倍感饱满。那时候,我的知识库在不知不觉中填充着:童话故事赋予我想象的翅膀;散文小说给予我多彩的情怀;唐诗宋词让我饱览历史的风采……。在书的地盘里,我们共同的话题总是很多,总能为了一个故事,一个问题而聊得“不亦说乎”,吵得不可开交。那段时间,书屋的墨香萦绕,醉过我们的大把时光。
一年,刚放暑假的我们再次回“屋”。推开门,书屋仿佛年轻了。被刷得油亮的黑木书架整整齐齐地靠墙贴;自习间也换上装备:崭新的长形桌,精致的圆形椅;书屋深处还设了一间“书法小室”。我们按耐不住兴奋,一个个狂奔向书架,捧起新书,轻轻抚摸,慢聊一小会,忍不住地阅读起来。
书屋是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不久,来了许多新伙伴。一瞬间,我们几个成了众人“仰慕”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纷纷以我们为榜样,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宗旨,手不释卷。书屋热闹了许多,却也是一如既往的静谧。每天都是一幅画面:伙伴们整齐划一地坐着,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认真地做着笔记。仿佛成了定格的一瞬间。
书屋的老师在那一年开设了“书法特训营”,我作为领头羊,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一来,我倒多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从七岁开始结缘书法,坚持好几年,对于书法,我可是兴致盎然。加入书法班后,我在书屋的生活变得更忙碌了。除了看书,剩余的时间就是呆在书法室里拼命地练书法,或者和朋友讨论书法章法,研究书法字的结构。如此锲而不舍,书法水平的确提高了不少,不知多少次参加书法比赛呢。
书屋不知不觉变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没有亲人的温馨,却有胜似亲人的书友的默契。时光荏苒,我与书屋共同成长了很多年,总觉得一直很暖,很暖。
我曾在时间的候车站徘徊着,终究踏上了那列阅读的列车,沿途的风景很美,我举着那块叫“成长”的车牌,兜兜转转,回到了起点站——青山书屋。
凝望家乡,朴素的书屋在山脚下。那一刻,我飞奔投向她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