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0日,八位成长于不同年代的知名校友会聚南中,与在校学生进行了精彩的学子对话。其中年龄最小的是牛津女孩刘紫瑈。
刘紫瑈于1992年到1998年就读于南头中学,毕业后考入吉林大学德恒律师学院经济法专业。离开大学并拥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后,刘紫瑈取得“香港牛津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她在英国伦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法律职业培训,并于英国律师事务所工作一年。近期回国就业。
在学子对话开始之前,记者在接待室对刘紫瑈进行了采访。
最年轻的老校友
“我本以为沈实会来的,那样我就不是这里最小的校友了。”刘紫瑈反复说道。的确,相对于那些白发苍苍的校友来说,刘紫瑈简直就是一个孩子。黑色的衣服,披肩的长发,高挑的身材,刘紫瑈尽显朝气与时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度过了南中六年的学习生活后,又以地道的“老南中”的身份倘佯在了万众瞩目的牛津学府。
提起南中校园的变化,刘紫瑈显得很兴奋:“这变化太大了!”当年刘紫瑈在校时,学校操场还是土添式的,而的科学楼旁的教学楼也才刚刚竣工。“我只是在那个教学楼里参加了高考,之后就毕业了。”刘紫瑈遗憾地说。如今,看着那座不曾看够的教学楼,刘紫瑈不住地感叹着。
开始泛滥的回忆
回到母校,刘紫瑈掩不住泛滥的回忆。“我刚刚还想去找以前的老师呢。”刘紫瑈说。南中六年的生活印记已深深地烙在她的脑中。老师的每句鼓励,同学的每丝关怀,都是温暖刘紫瑈记忆的元素。“我第一次考试考得很烂,年级才排十几名。老师说我其实有很大的潜力,这种鼓励让我获得了动力,所以之后的一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潜力,李紫瑈之所以可以做的更好,是因为她可以将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当作催化剂,然后在不经意间全部爆发出来。
飘洋过海的经历
在英国的几年,李紫瑈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能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感受世界的各种文化,这的确让我有很多收获。”在牛津,刘紫瑈需要在一年内修完四门课程才能顺利拿到硕士学位。但毕竟不是使用母语去学习这些课程,刘紫瑈称学习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只有一年的时间,那么你刚刚适应,就不得不去面对最终的考试。”“考试之前可真是玩命啊。”刘紫瑈心有余悸地说。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付出了努力之后,必将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
改变思维的语言
“因为我考的是没有口试的托福,加上一直没有英语语言环境,所以刚到英国的时候笔试还可以,口语就一般了。”似乎每个出国的人都有像刘紫瑈这样的感受,在学习了这么多年的哑巴英语后,必须要从头开始训练英语思维,直到脱口而出。“我有一次在打工的时候弄破了手,想要个创可贴,却发现根本不会说这个词。”我们所接受的英语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些生活实用的细节,所以每回想开口,却痛恨忘记了带词典。记者问道刘紫瑈用了多长时间去练就流利的口语。“半年,”刘紫瑈答道,“但是在这半年内必须强迫自己开口,主动和别人交谈。否则一年也不可能说好。”
记者开玩笑地问刘紫瑈现在是用英语做梦还是用中文做梦,刘紫瑈笑道:“在英国呆久了就开始用英语了吧。一次凌晨接到国内朋友的电话,明明听得是广东话,思维却怎么也转不过来,所以我一直用英语。朋友惊。”
踏上新的起点
“我现在是求职中。”在已经拥有了让人羡慕的学位、学识、经历和经验后,刘紫瑈正准备开始新的旅程。“我可能会选择上海或北京。”回国后,李紫瑈面对的是新的机遇与挑战。虽然名校的光环比起今后的道路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相信凭着她的睿智与执着,刘紫瑈会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