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考生
蒲公英告别枝丫,为了去另一片土地绽放霎那芳华的美丽;流星告别宇宙,为了划破夜空在黑暗中展现耀眼的美丽;溪水告别山林,为了淌过四季奔向大海体验广博的美丽。告别之美,是未来与过去的汇合,是希望与失望的交织,是决然与不舍的融聚。
告别之美,在易水寒风之中。
他端着一杯酒,手不禁颤抖,眼前的人熟悉而又陌生,萧索的秋风怒吼着,烈酒在胸中澎湃,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要杀的人正坐在秦王宫内,野心勃勃企图统一中原。又是一杯酒,他清醒了些,唱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太子丹的一声"诊重"中,他头也不会回地上了马车,心中默念:嬴政,领死吧!
告别之美,美在"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悲壮。
告别之美,在汨罗江畔。
他站立着,一动不动,只有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江边,一轮残阳缓缓地下沉。这个吟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如今也醉了吗?那又为何任凭秋风刮过他布满皱纹的双颊,任凭浪头拍打他为民奔波疾呼的双脚,任凭余晖刺痛他看透朝野浑浊的眼眸?他静静地转身,望着远处的国都:"别了,祖国。"一切消失在不息的江水之中。
告别之美,美在:"上下求索"的真诚执着。
告别之美,在远山菊海中。
他早已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清晨,薄雾轻纱,鸟语花香,在菊丛中漫步,在田园中劳作,闲适而自在。外面的世界被深山阻隔,他微微一笑,想起自己告别官场的决然。一句"吾不为五斗米折腰",历史定格在他愤然离去的一刹,留给后人一个远去的背影,充满着对尔虞我诈的黑暗仕途的不屑。
告别之美,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恬静。
从古到今,告别之美流淌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告别童年,告别稚嫩,告别无知,告别任性……告别之美,其实已深深刻在生活的印记里。这告别之美,正演绎着生活万象,演绎着人生百味。
【简评】
《告别之美》美在立意。作者与一般考生构思立意的不同,就在于他没有用动宾短语作题目,而是别出心裁用了偏正短语,由此,展开了对告别内涵的深入思考。作者选择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告别之美:美在人格的完善、美在精神的崇高、美在不懈的追求。这样立意自然使文章富有了深意。
《告别之美》美在结构。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文,显得层次分明,结构稳健;每段开头用结构相似的议论句开启,段尾再用议论点明大意,前后呼应,语气畅通。
《告别之美》美在语言。文章开头用排比,为全文蓄势;中间三段的描写虽简短却词汇丰富,细致生动,显示了作者较扎实的语言功底。
《告别之美》美在积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了如指掌以及对名句的恰当引用,不仅使文章增加了厚度深度,而且也使文章具有了不同一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