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长恨如歌13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恨,是一首伟大的赞歌

—题记

第一篇章

在汩罗江边,一位志士满腹抱怨,一生以治国齐家为己任不图回报,把满腔热血挥洒在国家社稷放在首位,正当自己津津乐道,不知疲倦时,厄运难免会与他相遇。

自己的提议没有得到君王的认可,招来了牢狱之灾,牢中的他无论如何也不明白他做错了什么,心中的疑团无比巨大,心理压力使他无法自拔。我仿佛已经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之士,一个日思夜想的愿望破灭了的时候,心情低落至谷底是多么的可怕,又是多么的可悲。顶着风灌着酒,他为奸臣的排挤而不满,他为楚王的昏庸而失望,他为楚国的灭亡而悲愤,他为自己的无能而羞愧。心中的怒火压抑到了极点,“火山”已经不能在沉寂了,于是,纵身跳入江中,狂风卷扯着他的衣裳,如千斤重石落下,渐渐“消散”了……,他想以死唤醒国军、国民、国家,可他也失败了,千年的孤独又谁能明白呢!怨只怨昏君无道!

同样时间,同样为国,同样在水边,同样义无反顾。怀藏利刃,背向大风,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名句,向朋友泪别。酒罢风起,送着这位一去不复还的豪杰,壮士、义士啊,你走了,你不屈长存,人们永远会将你的故事传诵。劈华雄、斗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何等威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忠义;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何等智勇;刮骨疗毒、败走麦城,何等凄凉。一把刀,一匹马,是你行天下的工具,世界有你穿梭。

也许,你很后悔、无助,对现实失望、对自己自责,人生难免会失败,不管结果,只要努力就好。虽然命运“长度”不可改变,但人生的“宽度”越大,一生“面积”也会越大。恨只恨人世无情。

苦难并不可怕,死也并不能畏惧。苦难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给予人毅力和勇气,我国著名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说的: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最好学校。法兰西帝国缔造者拿破仑也说过: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长年突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努力追求攀向世界顶峰的人,你们都是世界的传奇。

第二篇章

中国那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往无前,使后人永远铭记于心。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国捐躯,名垂青史。这一桩桩、一件件,永“恨”万年,他们的“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对于“恨铁不成钢”的人来说,他们的“恨”与前人相对,又是何等的凄惨!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灯花不堪剪……”。怎样的灵心善感,写的出如此缤纷而寂寞的诗句?李贺,诗坛鬼才。让人如此评价他!他的诗想象奇怪而丰富,意境色彩斑斓。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却在27年人生时,匆忙离开了我们,正如一颗闪过古代文坛的流星,虽转瞬即逝,却被人感怀至今。他的“恨”只是在人生中倾注一时之间,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他驻足,从他身上碾过去的痛楚非常人能忍受,更何况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要“恨”就“恨”命运来去匆匆吧!

第三篇章

如果当年屈原过着安逸,与世无争的生活,归隐田园,不至于落得“杀身成仁”的后果;关羽若是多些智慧,听从刘备兄长的军令,也不会“败走麦城”……。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史料未及的,也许只有这“大智若愚”的恨才是他们的归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壮丽的诗篇早已作好,千古绝恨的歌赋已经谱成,英雄们,历史仍在发展,华夏正在壮大,你们安心的去吧……。

长恨歌,是我们世人成功的歌!

—后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