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暑假下江南夏令营(1) 南京 南京1300字

2024-06-1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南京的天气时晴时阴,而现在,窗外冒着小雨,伴随着空调旅游车的隆隆声。

导游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举起了话筒:“我们的各位同学们,早上好。我们现在前往的就是明孝陵博物馆。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于2003年7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南京迄今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哦,原来我们要去博物馆啊。

一路上,翠绿一片,不觉让人感到了丝丝清凉。来到明孝陵博物馆,还未开门。我便趁此来欣赏美景。只见博物馆正面刻着让我说不上是什么体的“明孝陵博物馆”六个大字,还分别用黑方框框了起来。这个博物馆的门整体都是黑白色的,不免有些凄凉,还好门前的五棵小树为它增添了不少活力。

踏进大门,五尊雕像立在我们眼前。最中间那位便是朱元璋。话说这朱元璋原名为“朱重八”,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孩子多,也不便起,就一、二、三……这样排,而朱元璋是他父亲的第八个孩子,故作“重八”,后来他当上了皇帝,才起了“元璋”这么大气的名字。可是也有传说讲,朱元璋出生时身上有虫子在爬,故作“虫扒”,后才改名“重八”。

再来看看雕像的上方:碧绿的瓦中雕着古代的纹路,再加上红柱子,古色古香,这体现出了明孝陵博物馆的风格。再看看展厅、投影……这点点滴滴都透露出了明孝陵博物馆的味道。

离开博物馆,我们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一个严肃的地方,那用几国的语言写的“遇难者300000”,令人触目惊心。

走进纪念馆,一片黑暗。犹如从天堂一直坠到地狱,是啊,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抢掠、奸淫、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杀、烧……想想就可怕。纪念馆中陈列着大屠杀时的珍贵照片及资料。令我印象深的是我们周恩来总理说的:“历史,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啊!我们可以不去追究这个责任,但绝对不可以忘记这段悲惨的历史。这才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令我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块钢碑,上刻有“人类的劫难”五个大字。其中,“人类”是突出来的,象征着光明,而“劫难”是深深地凹进去的,象征着黑暗。而碑之所以是选用钢材,说明了南京大屠杀是不争的事实。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的遗骨。那森森的白骨,令人不禁身体发颤。当然,在不多的遗骨中,几乎都是残缺不全的,可以想像当时日本人的残暴。在纪念馆中,还有一副图片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只见众多人堆在一起,有老有妇有小,大多人都没有了衣服,胸膛上流着鲜红的血。在图片的上方,还有一个儿童,在人堆之上,用两只小手撑起自己的身躯,仰着头,张着嘴巴,让人仿佛听到了那撕心裂肺般的惨叫。而图的左下角,可以清楚地看见两个洋洋得意的日本人,举着满是中国人鲜血的军刀,昂着他们那禽兽不如的脑袋。

走出了纪念馆,我吸了一口空气,觉得天空似乎阴了许多,仿佛在为我们的遇难同胞哀悼。

南京是个历史古城,也是因为历史,变得凄凉。我们的下一站是“雨花台”,这是世世代代的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在雨花台,我们举行了本次夏令营的开营仪式。在我们的身后,就是烈士就义群雕。群雕雕了九个人。为什么是九位呢?因为在古代,“九”是象征着大、多。

开营仪式过后,我们这一行的130多人,浩浩荡荡离开了南京。而我们的心,却浩浩荡荡地驻扎在了南京。南京的历史耻辱,我们永不会忘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