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与量的战争》读后感700字

2024-06-1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质与量的战争》一书,作者对一些质量管理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我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管理本质以及改进方向,结合本职工作,我对质量管理理论及思想再次进行思考。

“质量的目的绝不在于我们如何宽容问题,也不在于我们如何妥协、如何折腾,更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地博弈。质量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想办法去更好地根除问题产生的原因,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产生。”这段话给我的抨击最大,对于质量提升,我们很自然的理解为需要用产量的降低去换取,而且平时的生产过程中也会经常验证这种观念。

质量和数量也是可以兼得的,只是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影响产品建造进度的是弥补质量缺陷所消耗的资源,不做改进,质量和数量终究只能择其一。但是,若将前提条件予以修改,即通过改进作业方式,将质量缺陷扼杀在萌芽状态,则不需要用数量来换质量,两者就能共同提升。所以,质量分析是质量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基于此,作为分管质量的我而言,要对这种理念予以实践,认真分析问题,找出并且落实解决措施,启发同类问题研究。实际工作之中,我也做到了对质量问题原因的不放过,例如对待分段制作过程中的精度问题,必定让工法组介入,除了坚守质量水平外还必须弄清原因,判断问题类别,度量影响范围,以及对后续制作的改进。尤其是在系列船的问题反省运用上,错误不能累犯,前几条船出现的问题必须在后续船上予以改进,否则将一直存在质与量的战争,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得不偿失。

另外,我们要坚守质量底线。质量维系企业品牌,品牌丢失将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处于不利位置,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船舶的质量是我们各级员工必须坚守的底线,认真做好手头工作,按作业基准做事。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这样才能把质量做好,打造广东中远船务的品牌,赢得社会认可,立于不败之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