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轻、爽朗,好像很柔弱,其实却很刚强;她孤独、凄怆,却将际遇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不是不知忧愁伤感,但她知道生命里还有比伤感更重要的东西;她在爱情中沉醉,在苦痛中“燃烧灵魂”。她虽拥有高挑身材、披肩长发,但她不是美女,她是一个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女子。
她渡重洋,履荒漠,以中国人特有的广博的同情,任侠的精神,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潇洒与诙谐,生动地记述了她壮阔的世界之旅。
她在剧本《滚滚红尘》的前言中写道:“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地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她的文章好,心更好,她通过文学表现出一种阳光的味道。其实不只她的第一部作品流露出真实,从她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能读出她那颗真切实在的心。
龙的血脉、斗牛士的爱情与撒哈拉的根,她就是沙漠奇葩——三毛。
素材点拨 三毛是山,倔强坚硬;三毛是水,漂流过大江南北;三毛是一幅山水丹青,闲云野鹤,优哉游哉;三毛是生命涵咏的文卷,展读则浑然忘我,一扫忧愁烦恼。
三毛,她是精神世界的拥有者,她在世界的奔走、灵魂的洗礼中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三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生动的范例。
运用方向 个性、心境、生活智慧、女子
名家妙笔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漂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勇气的。
——司马中原《仰望一朵云》
运用指南 “生命是一朵云,贵在一份自然。”文段开始就将三毛与“云”同化,在云的意象中解读三毛。“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用心聆听“美如天籁”,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在三毛“生命的燃烧”中仰望那沙漠中不羁的灵魂,在“尘俗之上”讴歌那“灵明的智慧和极大勇气”。文笔清丽,文韵绵长。
我总是还没有看她的东西就先感动了,感动我的是她那个人,以及这十几年来的点点滴滴。
初识她时,我大学,她中学,都会的许多女孩子里,她是极特殊的一个,白皙、美丽,而又稍稍不安,简直就像天生下她来去属于那年头流行的又玄又冷的存在主义似的。
十几年过去,她虽不落地,却也生了根,她变成了一个女子,能烤蛋糕,能洗衣服,能在沙漠中把陋室住成行宫,能在海角上把石头绘成万象,她仍浪漫,却被人间烟火熏成斑斓动人的古褐色。
三毛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它说明我们都曾爱飘逸的云,但终于我们爱上了雨,低低的,把自己贴向大地贴向人生的落了实在的一滴雨。
——张晓风《落实的雨滴》
运用指南 这段文字之所以动人,在于这点点滴滴背后蕴藏的那颗爱心与那份感动。文段在生命顿悟中蕴涵着对三毛由衷的敬意,严谨却不乏灵秀,深刻却更见匠心。文段笔墨淡然,那种感同身受的细致观察,那种对生命的诚挚感动,启迪人心。
三毛那样喜气洋洋地孤军深入,不独要辛苦地迎对撒哈拉沙漠和沙哈拉威,而是欢喜不尽那些比沙漠和阿拉伯人更其不毛之地的今之中东文化和西洋文化。
不是说她在那般低文化前,便浅薄地种族优越感起来;若说她有优越感,也绝不是西洋那种动物身而血统性的竟就傲慢起来;若说她有傲慢,也决不是那种心虚的自大和变相的自卑;若说她有自大或自卑,也决不曾用施舍来炫耀什么,报复什么。而三毛她本就没有一星星的优越感、傲慢、自卑自大,或炫耀和报复。因为中国人的气质里从没有过这些卑贱和贫寒。
他国人每称中国人为唐人,三毛才真的配得上唐人那种多血的结实、泼辣、俏皮,和无所不喜的壮阔。
——朱西宁《唐人三毛》
运用指南 美是个性的光彩。文段以意串材,意纵笔显,从“唐人三毛”的特立独行到灵魂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思维新颖,读来颇有节奏和韵感。文段语言奇崛,在“潇洒挥洒和柔中的强大”中顿悟三毛的个性“风骨”,于文句错落中窥见灵动,足见作者文字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