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惊叹号1600字

2024-12-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南京解放60周年之际,从筹备以来就备受关注的《南京!南京》上映了。

《南京!南京》是一部黑白电影,这大概令许多观众大惑不解——一部21世纪的电影,在追求视觉享受大于内在本质的大片大行其道的今天很是特立独行。是的,1937,南京大屠杀,那段无比沉重,无比阴暗的历史,也许只有用黑白才能承受。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沉默。当陆师长与小豆子被捕时,他们的交流最多是两次相视一笑!当唐先生的女儿被日军从楼上扔下去时,唐先生没有一声惊呼,张大了嘴巴却吐不出一个字!结尾同样选择了沉默,角川在沉默中死去,也在沉默中重生。

所以,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有些东西是不能用色彩和语言来诠释的,在真正的大悲大痛面前,色彩和语言会显得如此无力,而它们的隐匿则意味着极限的到达。

在《南京!南京》中,体现了一种延续和突破——既是对电影本身而言,也是对导演陆川而言。《南京!南京》延续了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战争题材影片所具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但在具体表达主题时有了很大的突破,过去的抗战题材电影,总是千篇一律,选材上,是中国人民大胜日军,情节上,是红军战士智勇双全,在领袖们的指挥下大快朵颐,场面上,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观众看了,也就图个战争场面的激烈和消灭日军的大快人心。就算是前两年颇富新意的《太行山上》却显得过于幽默而未涉及到更深的精神层面,它能让人们笑到肚子疼,却不能让人们去深刻感受和反思那段历史。当然,《太行山上》是有其积极的探索意义的,至少它把抗战影片向人性化的路途上推进了一步。而《南京!南京》则把这种倾向挖掘到了更深的层次。影片中,没有了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而是突出了一个“人”字,一个个具体的人的行为、心理、结局,而淡化了战争、战术、战果,这不禁使人想起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的一大突破:即不再纠缠于30万这一数字的确认上,而是人性地关注了数字背后鲜活的生命,努力还原历史中关于人的真相。事实证明,这更能打动人心。

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虽然极具典型意义,但一直以来却未独立拍摄成电影,我认为原因有三:一,南京大屠杀场面大,拍摄技术难度大,而具备拍大片实力的导演多半更喜欢拍《黄金甲》《赤壁》;二,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尽管陆川强调它不是),拍摄这样的影片就不可避免地要再现日军的暴行,这就极有可能给导演招来骂名(事实上陆川已经遭到了);三,挖掘那段历史中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素材并把它们有机地整合成影片也是一个大难题。而陆川和《南京,南京》的全体电影人用四年磨一剑的精神战胜了困难,诠释了陆川所说的“南京精神“(对应长征精神)。

在《可可西里》当中陆川就表现了他对于悲剧的高层次领悟能力和对悲剧高超的驾驭能力。他把《可可西里》中的许多处理方法运用到了《南京!南京》中,如影片的结尾,没有轰轰烈烈的斗争,没有壮丽美景的烘托,命运在平淡中交待,这与《可可西里》中的结尾很相似,对此陆川曾有过很精辟的解释,大意是:我不想让观众的悲伤随着眼泪全部释放,而是要让悲伤在心底沉淀。

影片不仅颠覆了伟人,知名烈士占主导的传统,就是在这些并不出名的人物身上也进行了深度挖掘。

一个良心未泯的日本士兵角川正雄作为全片线索式的人物,是独具特色的,角川的良心一面在影片中始终出现:无意打死几名中国妇女而吓得腿都软掉;对妓女百合子一见钟情,真心相爱,在其死后为她造坟,念叨着:“她曾经是我的妻子。”;对强迫去的中国妓女不忍玷污;放走老赵和小豆子……影片的开头即为角川在土坑中缓缓睁开眼睛,这暗示了角川潜意识里的觉醒和对自我生命的重新认识,作为法西斯阵营的一份子,侵略本应是是他的常态,而作为一个良心未泯的人,他又不愿意陷进罪恶的泥淖,这样一种自我与周遭即主观意愿与客观事实的错位自然会产生矛盾,而矛盾的产生使人要么自我解脱走向升华,要么走向毁灭,拥有法西斯分子官兵的身份的角川就注定要成为后者。但角川的自杀在意味着他肉体毁灭的同时也意味着其灵魂的不堕落。他自杀的理由是他临死前对同行士兵说的一句话:“活着比死更艰难。”直接原因是他失去了心爱之人百合子,不堪忍受相思之苦,反映的实质就是角川想追求正常人的幸福却因身份、时局所限无法实现的极度矛盾。影片这样安排,是想告诉人们,侵略战争,不仅对被侵略国造成了巨大灾难,对侵略国本身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还有一个很值得一提的人是小江。为了防止日军的玷污,红十字会要求所有女人短发、男装,可小江死活不愿意,因为她还指望今后重操旧业,而在被日军玷污之后,终于悔悟,不久,为了挽救保护区的人们,她第一个举起手,前往日军充当,这一举手,代表了一个灵魂的挺立。一个妓女,在民族大义面前如此大忠大勇,最后被蹂躏致死,这般品质与战死沙场的战士相比,那一个更伟大?其实历史从来就不仅仅是属于英雄,我们同样要铭记的还有这样高风亮节的青楼人物:苏小小,柳如是……

影片着力表现一种抗争,外柔内刚的姜淑云,誓死抵抗的陆师长,英勇就义的唐先生,人道主义战士贝拉也从各个角度展示了黑暗中对光明的苦苦寻觅,苦难里对生命的执着叩问。

影片还在着力表现一种觉醒:角川正雄,小江,唐先生,这象征着中国的全民族的觉醒;一种希望:唐夫人有了孩子,小豆子死里逃生,这象征着抗战的希望。

有人说《南京!南京》是欲哭无泪的切痛,我要说它是一个沉默的惊叹号!!!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