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板下的小人》后感1100字

2024-06-27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假如我说从《地板下的小人》这本书里读出了“心酸”,你不会不同意吧。

起先,它是叫人咯咯发笑的。地板下的袖珍生活场景,作者玛丽· 诺顿能缩能大的脑子才会想像得这般煞有其事。靠被人们忽略、忘却的小零小碎过活的小人,用废信糊墙,邮票成了装饰画,药瓶盖当凳子,火柴盒做五斗柜,吸墨 纸成了最好的地毯,别针是门闩,也可以当晾衣绳;澡盆也有,是个小盖碗,冷热水呢?用管子接上了上面厨房的锅炉!总之,家里想不起来的东西全派上了用场。 吃的?更不愁,人们掉下的土豆渣、面包屑,够吃上半载,还有酒喝;女儿有书看,爸爸还楦鞋子——日子过得简陋,倒也衣食不愁——所有,趁人不备,向上面的 人“借来”的。描写还配着具象的插图,形象着呢。

但的作态简直与人一模一样。勤劳的妈妈爱慕虚荣,总嫌好,把地板上的世界当成了大仓库,老 打发爸爸上去借这借那。过后又心疼丈夫上了岁数,腿脚不灵便,会被人了去。做爸爸的,任劳任怨,变着法儿充实家里。日渐长大的女儿阿丽埃蒂给家里分忧,也 想去学“借东西”。但面对孩子,“借东西”家族世代相传的仅谋生手段,成了躲躲闪闪、不光彩的危险字眼。对叔妯的不满,对邻里的嫉恨,都敌不过“被人看 见”人生最大的忧虑。向女儿灌输的是,地板上住着的是人渣,喝那么多汤,吃那么多东西,是要死绝的。

既然“寄人篱下”,生活就不免要出点岔 子。爸爸被人看到过,幸好那个醉醺醺的姑妈只当他是从酒瓶子里钻的。后来小男孩也看到了正在“借”杯子的爸爸,面对惊恐万状的爸爸,小男孩非但没吱声,还 帮了他一把。可怜的阿丽埃蒂终于能跟着爸爸到上头见世面去了——阳光,青草,还有那个默默帮保守秘密的小男孩。两个年龄相仿、个头迥异的孩子不打不相识, 交上了朋友。男孩帮她给叔叔家带信,还搬来了玩具室里的家当——一套维多利亚式的小家具(想想吧,该有多好玩!)送给,妈妈乐得要开舞会。但不劳而获的日 子终究过不长,不久,厉害的女厨师终于了家里频频失窃的元凶,叫来了警察和狗,地板下的家子像耗子一样给消灭掉。关键时刻,男孩冒险弄开了通风格栅,为打 开一条生路……

故事就热热闹闹地结束了,家三口的命运也就悬在了讲故事的人嘴边。整日在地板下战战兢兢过日子的家,是渴望阳光与自由的小姑 娘阿丽埃蒂,居然就叫人想到了《安妮日记》那样的气氛,也许的联想过于沉重了。这本书问世快半个世纪了,获过许多奖,“借东西的地下小人”在英国家喻户 晓。据说美国已把它拍成了电影,凭的特技,好玩的很。但那种荒诞、幽默,还伴着一点点的心酸,大概在书中才更能体会得好。中译本出自任溶溶老爷爷之手,你 会喜欢的。

假如你也常常为找针头线脑、铅笔橡皮之类的小玩意烦恼,没准你家的地板下也住着一家小人,嘘,别气势汹汹的,惊扰了——不过借借东西而已。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