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700字

2024-06-1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有谁细细品味过,月光的味道?

日本民间把七月称为“凉月”,十二月称为“胧月”,颇为传神。也许是他们在炎酷难当的暑天品味到了月光的清凉,在婴花初绽的结白中感受到了月光醉人的馥香了吧。

记忆中,月光大多是香甜可口的。中秋之夜,月光在月饼上静静地涂上一层,月饼里就有了月光赋予的团圆味道。漫步花前月下,月光像粉般在花草上擦抹一番,花草上,就有了月光馈赏的温馨味道。

然而千江有水千江月,有千江月,就有千种月光的味道。

从小就熟练地吟诵了“床前明月光”。李白感觉那月光竟有霜的质感,故乡遥眺不见,李白口中的月光,有怀乡的苦涩味道。他口中的这首《静夜曲》,又怎能没有月光的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尝到的月光,就更多地充斥了疆场上的血气与沙尘气,包含了飞身边塞的豪气和尽破敌虏的壮丽大气。八千里,月光一泻如注,这味道激跃着武穆气贯长虹,精忠报国的不朽气魄。

余光中先生,也曾饱蘸了家乡沁人的月光,品味出了其中的希冀与辛酸,抒写了让人感触极深的文字。他的作品中有月光的苍凉与孤独,有月光的味道赋予他的善感与美感。他在台湾写道:“我在这里俯仰天地,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就是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两圆了。”余老文字的味道,就是月光的味道。

从古至今,从月下独酌的李白,到枫桥夜泊的张继,再到咏月赞月的席慕蓉、余光中,哪一个,不是在用心写下自己品尝到的月光的味道?

原来,月光的味道,就是中华文化的味道。这味道从商时雨,秦时月,汉时风中一路走来。在唐宋诗词中沉积发酵了,远离了风俗,却又深深浸入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就好像少了月光的味道,华夏大地上就总是少了那一味千年不变的秘方,淡得调不起。

捧一曲流觞月,流一脉思古情。

月光的味道,亘古不变,历久弥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