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会大吃一惊:什么?李白“沉舟”,怎能“不急”?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回乡偶书》。学完之后,老师叫我们默写《赠汪伦》这首诗,同学们拿起笔齐刷刷地写起来。大约过了五分钟,老师问我们:“同学们写完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写完了!”“那好,我现在开始检查。”说着,李老师就开始检查了。我一看心里就害怕起来。要知道,李老师这个人一向是要求严格的,要是他检查到我默写的有错误,是要严肃批评的。其实,我的这个担心似乎有些多余的,李老师连看都没看我一眼,就径直走到王刚、李明、芳名等几个同学面前。他拿起李明默写的古诗一看,竟不由地一笑,同学们见他这个样子都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他笑什么,我们都情不自禁地也跟着他傻笑起来。笑过一阵之后,李老师走到黑板跟前,拿起一支粉笔,把李明默写的《赠汪伦》一字不漏地抄写在黑板上:
“李白沉舟江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漂水深千尺,不急汪伦送我情。”
同学们一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把原本沉寂的教室一下子给打破了。一时间,教室里乱作一团。有的笑得捂着肚子直喊“痛!痛!”有的笑得直捂嘴,有的笑得难以抑制自己情绪,竟然用手敲打起桌子来……李老师还根据他默写的这首诗意进行了一番“曲解”,说是李白乘坐的小船将要沉到江里去了,李明还站在岸上见死不救。船随着桃花潭的水漂流了好一阵子,人们见了对他大喊:“李明,快救!快救!”他却慢腾腾地说:“不急,不急。”听李老师这么一歪解,我们更是笑死了,整个教室就像掀翻了屋顶,沸沸扬扬。
一阵笑声过后,李老师的脸开始变得严肃起来。他说:“同学们啦,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如果用词不当,特别是写错别字,就会造成意思的混乱,甚至闹出许多笑话来。某企业与一家外资企业签定一份合同,把‘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结果损失几千万元,教训是极其惨重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要正确书写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千万别闹出今天这样的笑话来。否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同学们听后,若有所思。
点评:初看这个题目,竟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读罢此文之后,方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来是李明在默写古诗时,把李白写的《赠汪伦》一诗中的“乘舟”写成了“沉舟”,“不及”写成了“不急”等。因为错别字,所以闹出了这种笑话来。但笑话归笑话,笑过之后,它给我们以启示:以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书写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否则会闹出今天这种笑话来的。习作寓庄于谐,风趣幽默,使人在笑过之后受到启发和教育,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