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总会牵着童年的故事。人就是这样子长大的。 老家那儿有这么句话,“三月三,风筝飞上天。”
说的是到了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天气总会晴朗,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日子,风筝总会放上天去的。 在我小时候,仿佛受到了这句俗语的束缚,严格的遵照着他所提示的日期,不到三月三是很少去放风筝的。虽然很多时候是早早地就将风筝准备好了,但那时也怪,可能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太多的技巧和能力,风筝在三月三之前总是很难放上天空。于是这更增添了我对大人那些所谓的俗语的迷信和依赖,但这种迷信和依赖也渐渐的随着我年龄的长大和技巧的娴熟而慢慢的越来越弱了。等到我在春天那些晴朗的有风的日子里能随意地将风筝放上天空,我就近乎忘记了这句俗语所包含的意蕴。
我最早关于风筝的记忆是这样的。那时候还很小,我不知道到底是多小,是那种跟着别的大小孩屁股后面屁颠屁颠乱跑的年龄吧。我总是跟着院子里的孩子们去放风筝,一路放来,等到放上天空了,我们就在草坪上坐下来,看风筝在天空上飞舞。记忆里的天空总会是蓝色的,偶尔的会有一两朵白云,草坪上的数发着些微绿色的嫩芽,眼前却是一大片嫩草。那个时候没有忧愁,所有的烦恼,都会在一转眼之后扔到脑后。我就那样的坐在草坪上,看着天空上的风筝,什么也没有想的,吹着风。就这样我学会了放风筝,也正是这种舒适,让我记住了最早关于风筝的记忆。 既然叫风筝,理所当然的要有风,才能放上天空,但那没有风的乱跑总是徒劳,风筝即使被我们跑上去了,也还是会慢慢的颠颠落下的。
好在,县政府前就有一块空地,很大,够我们这些小孩跑个够了。于是,这里就是放风筝的最佳地域。如果风打,站在那儿就可以将风筝放上天空,风笑了还是需要往后退上几步,甚至一点小跑来给风筝力气。等到风筝方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不用太着急了,高空中的风总比地面打,风筝就会很自在地一挣一挣往上窜。风筝放到天空之后,就坐下来。在那空地里通常还有很多人一块坐着,悠然评说着天空里众多的风筝。能够放上风筝的日子,天气通常都是明朗的,阳光会很温暖的洒在身上,而且那时爸妈不会叫着让你去做作业,读书什么的,那种日子简直是一种享受了。
后来搬家了,路过那空地的时间少了;认识的喜欢风筝的人少了;看见的风筝也少了。就连那些关于风筝的记忆,也就淡淡的去了。